肠子堵死青岛接连俩小孩中招竟然和鱼
2018-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应急说
最近10天内,医院先后接诊两例肠梗阻患儿,一女一男,一个11个月大,一个14个月大,病因均是误吞了家里养鱼时用来美观的装饰物“水精灵”,都是3枚,就医前家长均不知情。
其中女婴连续呕吐两天才就医,到医院时已经精神萎靡。所幸,医院紧急实施剖腹探查术将异物取出,并未造成肠坏死。
术中取出来的水晶弹。(医院供图)
三枚异物阻塞女婴肠道
近日,医院急诊科收诊一名呕吐的11个月大女婴。据家长所述,患儿已经连续呕吐两天,并没有明显诱因,由一开始呕吐胃里的东西到后来呕吐黄色液体。除此以外,患儿还有低热,食欲差,不从肛门排气排便等不适症状。 医护人员紧急做了腹部立位片检查,检查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儿外科吴翮、赵庆凯两位主治医师接诊后,根据患儿病史和自身经验,迅速诊断为肠梗阻。于是他们当即决定开通绿色通道,将患儿紧急收治入院。当时,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精神状态极差,患儿急需急症手术,于是又紧急安排手术探查。
医院普外科副主任郭立明主刀完成。术中的发现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大吃一惊:患儿回肠内竟然有三枚球形异物!医生用手触摸患儿上腹部,能明显摸到这三枚异物的存在,正是此物造成患儿肠梗阻,梗阻的“元凶”终于被揪出来了。由于对手术时机的把握及时,对手术方式的选取恰当,患儿肠管并未发生坏死,大家松了一口气。 术后,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进行术后治疗,经PICU团队数天的精心救治后,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并转入普外科病房,现患儿已康复出院。
异物竟是养鱼的“水精灵”
看着取出后放在盘子里的三个球球,医生拿尺子量了一下,每个直径大约1.5厘米至2厘米,而患儿的肠道才1厘米宽。医生不禁纳闷:这些球球到底是什么?郭立明医生向患儿家长询问后得知,患儿误食的球形物品叫“水晶弹”,也叫“水晶珠”、“水精灵”等,是家里养鱼时用来美观的装饰物。据介绍,“水精灵”是一种高吸水树脂,干燥状态时很小,吸收水分后会发胀膨大。
说来也巧,不到10天,医院又来了一名因误吞“水精灵”而造成肠梗阻的患儿男孩,一岁两个月大,同样吞了3枚,首发症状同样是呕吐。经医护人员进行急症手术治疗后脱险。通过测量,取出的“水精灵”最大的已经膨胀到2.5厘米。 为此,郭立明医生提醒大家,此事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 儿童吞入异物的情况一般分为三大类: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其中,气道异物卡在喉管或支气管处最危险。
家长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判断: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发紫等症状。
儿童吞入异物“十大杀手”排行榜1、花生
2、瓜子
3、硬币
4、笔头笔帽
5、鸡骨头和鱼刺
6、钮扣
7、拉链
8、吊坠
9、电池
10、发卡
孩子误吞异物怎么办?如果孩子不慎将异物误吞,马上注意宝宝有没有明显的憋气,呼吸不畅,嘴唇发紫的现象。如果有,那就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硬币进入了气道,卡在气道中。这种情况会很危险,宝宝可能随时会窒息。
只要身边有人,应该马上报。然后抓住宝宝的脚,把宝宝头朝下倒着拎起来,用力拍打宝宝的后胸,一般的硬物进入气道,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异物咳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宝宝表情看起来并无大碍,无痛苦,无呼吸不畅,那么,硬币就是进入了食道。
专家提醒,如果进入食道,绝对不可以给宝宝催吐!
首先,不一定能吐出来;其次,宝宝毕竟小,吐的时候会哭,一哭一吸反而把一些东西吸进气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医院,如果是晚上只能挂急诊,但如果是白天,记得一定要挂消化科。
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儿童吞入异物造成伤害的最重要原因是家长疏忽监管。婴幼儿感知世界的一个方式就是吃,而他们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因此,家长应该严加注意,做好预防。
一、要经常叮嘱教育宝宝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
二、在玩玩具前,要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
三、要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让孩子食用;
四、在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爸妈一定要对孩子做好监管和教育!
对于孩子的生命来说,
即便爸爸妈妈付出再多,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