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不住院打一针治疝气真是大错
2018-10-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编者按:近日,本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疝气超微介入疗法短文,由于其中涉及的治疗方法陈旧过时,该文在专业医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我们请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杰教授从专业角度对疝气治疗的选择予以澄清。同时,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医生朋友,继续监督激励我们,以帮助我们在今后医学科技信息的传播中更加严谨。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疝气,是大腿根部大多可以自行回纳的鼓包,站着或者肚子使劲时包块就会出现,平躺就消失了,包块里面大多是肠管,由于肠子里有气也有液,当挤压包块的时候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气过水声,所以老百姓也就称之为小肠串气。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以老年患者及儿童多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嵌顿、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坏死、肠穿孔、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一针灵”已被欧美弃用几十年
当下,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医疗机构,在大张旗鼓的宣扬疝气注射治疗,就是俗称一针灵的疗法,微创四联疗法,鼓吹所谓的不开刀、不住院、打一针治疝气!此种疗法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国家,具体理论就是认为:疝气就是肚子上漏了一个洞,使用类似胶水的一种液态生物胶注射到腹股沟区,这种胶在注射进入体内之后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迅速变得硬如水泥,将局部的肌肉、筋膜完全粘合到一起,以其阻挡疝的出现。
在这种疗法推广使用10年之后,外国人就发现了它的弊端:极高的远期复发率(超过50%),局部并发疼痛、异物感,睾丸缺血等等!更要命的是使用注射疗法后复发的患者,转而接受手术治疗时极大的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术后的各种不良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因而国外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及时的抛弃了这种治疗方法。
“我们坚决反对‘一针灵’”
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不知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这一疗法莫名其妙的在一些小诊所或者非正规医疗单位悄然兴起,由于方法粗糙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加之广大患者害怕手术,不了解治疗的真实疗效,盲目追求所谓的方便快捷,这一错误方法竟然在我国某些地区盛行起来!
这几年来,我们接诊了众多注射疗法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前来接受手术治疗,深感痛心!因为注射硬化剂后再手术难度奇大,局部解剖已经完全改变,硬如水泥浇筑一般,术中出血明显增加,术后局部不适感和局部感染、血肿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患者,这一针灵给患者带来的不是一针灵验,而是更多的痛苦!
本人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外科学组副组长,和国内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专家制定过指南和专家共识,我们是坚决反对这种疗法的,也殷切希望广大疝气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疝气这一疾病,并医院医院咨询就诊!莫贪便宜图省事而去相信什么一针灵!一针灵那是真不灵!
成人患者手术最可靠
其实,腹股沟疝远不是疑难杂症,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医生的查体就可以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有些人认为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可治可不治。但是,腹股沟疝一旦不能回纳形成嵌顿疝便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病死率约为15%。
成人腹股沟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较少复发。易复性疝应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手术,对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疝气治疗自古有之,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古时候有直接切割阴囊睾丸的,有使用烙铁烫伤局部刺激瘢痕生长的,有使用自体组织加固缝合的等等。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前全球医学专家公认的正确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目前国际公认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技术,根据版我国腹股沟疝诊疗指南,它包括开刀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就是用开刀的方法或微创的方法在肚皮的洞上打个补丁即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低,疼痛小,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一般只需住院2-3天,甚至可以门诊完成手术,患者无需住院,而且术后恢复快。(文/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国际内镜疝协会中国分会主席陈杰)
编辑制作:朱永基
陈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