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肠梗阻nbsp12
2016-10-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一般资料本组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25—71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症状,结合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立位平片、腹部超声及CT等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血液化验、电解质离子以及酶标的测定等),排除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便秘,从而作出肠梗阻诊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O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一般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①禁食与胃肠减压,减轻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从而使全身和局部症状减轻。②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输入液体的量和种类要根据病人的呕吐量、腹胀、脱水征象、血液浓缩度、尿量及比重、血清电解质和二氧化碳结合力以及血气分析的结果而定。③防治感染及毒血症:非手术治疗时严密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并选择普通抗生索,如发现可疑肠绞窄或有中毒、休克症状时,应选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特别是抗厌氧菌的药物甲硝唑或替硝唑的使用。
2.2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按常规灌肠法用2%肥皂水ml灌肠。将配制好的中药液ml倒人无菌输液瓶内,插入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润滑尿管,自肛门插入,以患者舒适无便意为度。灌肠后记录患者第一次排便时间,并密切观察患者腹痛、腹胀消除情况,2~5天后复查腹部X线透视结果。
2.3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其配方以大承气汤为主:大黄15g、芒硝12g、枳实12g、厚朴15g、生地15g、玄参15g、杭白芍15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木香12g、延胡索15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用针灸以增加和调节肠蠕动,取穴有足三里、内庭、中脘、曲池、合谷,采用强刺激或电针,每日1~2次。
3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2小时内排便,腹痛、腹胀消失,腹部x线透视梗阻消除;有效:治疗后24小时内排便,腹痛、腹胀消失或减轻,腹部X线透视梗阻减轻;无效:治疗后24小时内无排便,腹痛、腹胀未减轻甚至加重,腹部X线透视梗阻无减轻。
3.2治疗结果观察组60例,显效48例,有效1O,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O例,显效3l例,有效l3例,无效l6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检验;P0.05)。
4讨论肠梗阻属中医学中的“关格“范畴,不通为关,上逆为格,为六腑发病。气血不通则痛,气机上逆则呕,湿浊内停而胀,六腑不泻而闭。宜行气活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攻逐水饮。本方中大黄、芒硝有攻积导滞、祛瘀生新之功效,对肠道蠕动有较强促进作用,尤其大黄中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从而促进排便;枳实、厚朴、木香辅之以理气、活血祛瘀,促胃肠动力。生地、玄参辅之有清热凉血、增液润燥之功;更以杭自芍、桃仁、红花、当归润肠、活血化瘀;延胡索具有止痛、活血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荡涤积滞,解除梗阻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促进胃肠蠕动。同时,对胃泌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香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对结肠平滑肌亦有直接兴奋作用;枳实能提高小肠峰电活动,加
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度和位相性收缩的功能。故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能提高治疗肠梗阻成功率,降低中转手术率及病死率,特别是年老体弱之人,各脏器功能低下或衰弱,耐受手术能力差,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为基础方治疗肠梗阻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沈阳赛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