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检制度不靠谱名牌产品遭冷遇3
2016-5-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免检制度不靠谱,名牌产品遭冷遇(3)
风险大于社会利益
免检制度理应取消
此次事件让人感受到某种可悲,竟是三聚氰胺这个有毒的化学物品终结了我国的食品免检制度。但是三聚氰胺并不是唯一可以到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效果的化工原料。禁绝了一个三聚氰胺,还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可能有其他的替代品出现。不论是食品或其他产品都不能成为企业单纯牟利的工具,某个细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关系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市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杨谦告知《市场报》,奶业危机后,质检总局对免检制度的取消是非常正确的。从理论上讲,为了下降监管的本钱和下降企业的本钱,免检制度是一个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这类制定的基础是信誉水平和对信誉的监治疗白癜风专家管,但这恰恰是目前我们这个社会的软肋。因此,免检制度的风险损失可能远远大于它带来的社会利益。因此,杨谦认为应当取消所有消费品的免检制度。
“免检”的终结随之带来的就是对中国名牌产生机制的极大冲击。“通过政府的机构主持评选出来的名牌,实际上已把政府的公信力捆绑进去了,所以等于政府给了这些企业极大的信誉支持,这比资金支持还要有用。”杨谦语重心长地说,“很多企业就是为了获得这类信誉才努力去争取名牌称号的,扩大是这类努力最普遍的一个情势。所以我们会发现常常是名牌企业拿消费者开涮。因此,政府应当重新检讨名牌产品的产生机制,并且对具有名牌称号的企业进行常规性的监督。”
纵观“3鹿奶粉事件”始末,这是一起由终端反馈的危机事件,消费者是发现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始至今,没有听到消费者协会的声音。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对企业的束缚方面,消费者的气力几近是可以疏忽不计的。
杨谦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什么样的名牌企业都会有欺侮消费者的动机。所以,政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除采取各种行政手段之外,还应当斟酌改变目前消费者协会组织的组成原则和活动方式,让它真正能够代表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束缚作用。否则甚么事情都要靠政府,不但政府可能疲于应付,而且还可能没法保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许黎珊 实习生施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