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ldquo不正常rdquo的

2021-7-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

我们可以放弃去推名为正常的巨石吗?

大约两周前,联合利华宣布旗下所有美容与个护品牌不再在包装与广告中使用“Normal”相关表达,旨在“消除刻板印象,倡导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美’”。此前,“Normal”通常用于指代肤质和发质。在集团公布的一项全球调研结果里,70%受访者表示,使用“Normal”来描述头发或皮肤会令人产生被排斥感。对此,有人赞成兼容并包,有人质疑矫枉过正。

??《飞跃疯人院》

“Normal”正在成为一枚金箍,即使不念咒语,它也很有存在感地压在每个人头顶。当鲁滨逊第一次撞见食人生番星期五,或元老院里的地心说雄辩家穿越到21世纪的NASA大厅,谁在谁的眼中都像一个反常的笑话。

“正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把数据库中看似正常的千万对夫妻逐一放大,多数人的婚姻事实上都有些偏离正常。让·波德里亚曾断言,当代社会关系总在增添个体的不足,因为任何拥有的东西都在跟人比较中被相对化了。

??《飞跃疯人院》

某些时候,人会躲进正常所划定的圈里,犯“每个正常人都会犯的错”,另一些时候则被它所教导规训,将自身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景观,更偶尔的情况,它被触犯和质疑,一个人需要花费大半生才能对抗与逃脱。

就像达芬奇练手画出的颗鸡蛋,一个真正“正常”的人是不存在的,大多数时候,人只是用力地趋近正常。那么,究竟什么是正常?我们为什么需要正常?

??《Mr.Jones》

只要它近乎正常,

差不多是正常

摇滚音乐剧《近乎正常》的英文原版(NexttoNormal)首演于年百老汇,剧作曾获普利策戏剧奖。中文版由七幕人生引进并制作,年3月,作为开年第一部百老汇音乐剧中文版,它回到剧院再度与观众见面,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与疾病、创伤相处的故事。在回归正常的后疫情时代呼声下,探讨正常带着某种寓言意味。

如果将正常定义为“由近似正常的大多数构成的平均值”,我们将会发现,并不存在一个恰好等于平均值的完美正常人,以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双相情感障碍是异常的。

在国内,双相障碍的另一个名字叫躁郁症,《近乎正常》的女主角Diana便是一名病史近20年的双相患者。躁狂发作时,她会几天几夜不睡觉,精神亢奋地在地上做着三明治;抑郁发作时,她连日无法动弹,羡慕悼文里的死者,药物作用令她无法出门去超市,甚至无法下车观看女儿的演出。她在歌里唱,就像挂在悬崖边缘,不知何时手会松。

病理性交替的躁狂与抑郁会让情绪状态具有“传染性”,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看似正常美满的一家四口。丈夫Dan恪守职责与诺言,让妻子变好康复几乎成了他的偏执;儿子Gabe完美阳光我行我素,却是Diana疾病的触发源,不断攫取她的注意力与判断力;青春期的女儿Natalie在哥哥的光辉下宛如透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ys/11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