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知识大肠癌知多少
2018-8-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作为排名第五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发生可谓与日常饮食生活息息相关。除了一些不可改变的遗传因素外,我们每日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我们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太长不看版
①高脂饮食、动物蛋白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过少、肥胖和超重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②建议50-75岁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③积极锻炼、减肥,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GLOBOCAN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发病例,位于肺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3位;世界结直肠癌死亡例,位于肺癌、肝癌和胃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GLOBOCAN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例,位于肺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之后,居第5位,死亡例,同样居第5位,位于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后。尽管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世界水平相对较低,但是目前可见上升之势。
我国年结直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在50岁年龄组以下较低,50岁以上开始迅速升高,7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最大值,80岁后有所下降。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整体趋势高于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都明确指出,高脂饮食、摄入过多动物蛋白特别是红肉(如猪肉、牛肉,鱼肉不属于红肉)过多,是结直肠癌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饮食中缺少纤维质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绝经后妇女的激素补充治疗对结直肠癌是保护因素。(但是这些药也是有副作用的,权衡一下要不要用来预防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中也存在遗传因素,近亲中有1人患结直肠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更多亲属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
肠道慢性炎症、息肉、腺瘤、克罗恩病患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更高。
久坐、高强度工作,肥胖或超重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而WHO又予以肯定,特别是对结肠癌,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结肠肠癌发病率。
结直肠癌的症状: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因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很低,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变少,大便前后有异样感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便中带血或黏液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即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大便隐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本人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符合下列6项之任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及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参与结直肠癌的筛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建议为50~75岁人群,初筛后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方案是中国常用的筛查方案。
目前筛查时检查的项目通常有:
①粪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下消化道是否有潜在出血,价格便宜且简便,通常用于初筛。
②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初步诊断、早期发现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很大一部分直肠癌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但也容易误诊为痔疮,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和症状。
(事实上,每年的常规体检项目里包含了大便检查和肛门指诊的项目,只是有很多人出于难为情或不重视而放弃检查这两项,但是这两项对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家以后体检还是积极做这两项检查。)
③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通过结肠镜发现肠内肿物,灵敏性较高,一般推荐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进行。
④肿瘤标志物检查
治疗方法: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或靶向药物,具体看患者的癌症类型和分期。
生存率和预后: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因此很难发现和诊断,而癌症发现的越晚,其预后越差,治疗越困难,发生转移的可能性也越大。目前5年总体生存率为50%-60%,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复发和转移。
积极策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水果、定期锻炼,每隔一段时间从座位上起来走走,保持良好体型,保持良好的心态,若为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道娟,李倩,贺宇彤.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趋势[J].肿瘤防治研究,,42(03):-.
[2].赵晓敏,李云涛,季国忠.结直肠癌筛查现状与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9(06):-.
[3].房静远.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一)[J].胃肠病学,,16(11):-.
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可见水印~
小编有话说
“久坐、高强度工作,肥胖或超重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这说的难道不是我们吗\(○′?д?)?
不说了不说了赶紧运动减肥去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