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消化系统考点整理三

2020-6-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消化系统考点整理(三)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1.肠梗阻按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按血运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按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部位分为(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

2.最常见的肠梗阻类型是(机械性肠梗阻),原因是(由于肠腔堵塞,肠壁病变,肠管受压等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3.粘连性肠梗阻常发生在(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等引起(肠粘连)的基础上发生

4.动力性肠梗阻常发生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等

5.绞窄性肠梗阻指不仅有(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同时发生(肠管血运障碍)

6.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7.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是(阵发性剧烈腹痛)。绞窄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是(腹痛发作间歇时间缩短,呈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是(持续性胀痛)

8.高位性肠梗阻呕吐(早而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性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呕吐物为(粪样)。若呕吐物呈血性或棕褐色,表明(肠管有血运障碍),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9.高位性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性肠梗阻腹胀(明显),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性质为(均匀性全腹胀),绞窄性肠梗阻的腹胀性质为(腹胀不对称)

10.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排出(血性黏液液粪便)

11.单纯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膜刺激征,腹部轻压痛),麻痹性肠梗阻可见(全腹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可发现(腹部固定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腹腔内有渗液,可闻及移动性浊音)

12.肠梗阻时x线检查可见(腹部平片多个气液平面)

13.肠梗阻行大便潜血试验若为阳性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

14.肠梗阻病人行非手术治疗期间最为重要的处理措施是(禁食,胃肠减压),若经治疗(肠梗阻解除,肠蠕动恢复正常)则可(经口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

15.肠梗阻时,最重要的是观察(梗阻部位是否发生绞窄)

16.警惕肠梗阻病人发生腹腔内感染和肠瘘的可能的原因是(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肛瘘病人的护理

1.肛瘘的最常见的病因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2.肛瘘的主要表现有(疼痛且多为隐痛不适,瘘口经常有脓液排出,肛瘘引流不畅时,脓液聚积,毒素吸收可引起发热,头痛,乏力等,瘘口排出的脓液刺激肛周皮肤,使肛门部潮湿,瘙痒)

3.肛瘘病人应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进食水果蔬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术后第二天每日早晚及便后(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定期进行直肠指诊以及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

痔病人的护理

1.内痔是指(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粘膜),好发于(直肠下端的左侧,右前或右后方即结石位3,7,11点),痛觉(不敏感)

2.外痔是指(位于齿状线一下,表面覆盖肛管皮肤),痛觉(不敏感)

3.混合痔是指(由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形成)

4.内痔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

5.内痔分期(需要记住)

I期: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

II期:便血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

III期: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脱回

IV期:痔块长期脱出肛门外或回纳后又即脱出

6.外痔的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有时伴局部瘙痒),若形成血栓性外痔则有(肛门剧痛,排便,咳嗽时加剧,肛门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硬结)

7.痔病人为缓解疼痛便后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

8.痔病人术后防止(用力排便)以免(崩裂伤口),若有便秘可(口服液体石蜡或其他缓泻剂),忌(灌肠)

9.痔病人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1-2天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术后3日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少肠蠕动,粪便形成和排便以促进切口愈合,及时处理尿潴留等并发症)

10.直肠肛管疾病常与排便不畅有关,应保持(排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延长蹲坐时间),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饮烈性酒),粪便干结时宜(口服缓泻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疝最多发生于(腹部),尤以(腹外疝)多见,其中以(腹股沟斜疝)发病率最高

2.疝内容物最多见的是(小肠)

3.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

4.易发性斜疝的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肿块,平卧休息时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5.难复性斜疝的主要表现为(除胀痛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6.嵌顿性疝多发生于(斜疝),其主要原因为(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使腹内压骤增),主要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

7.绞窄性疝的主要原因是(嵌顿未能及时解除,肠管及肠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全阻断),临床表现多较严重,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会引起(疝块局部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腹膜炎)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

8.腹股沟直疝是指(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和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常见于(老年体弱者)

9.绞窄性疝和嵌顿性疝的主要区别在于(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10.婴幼儿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故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以(防止疝块突出)

11.腹外疝手法复位后必须(严密观察腹痛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尽早手术探查,绞窄性疝因(疝内容物已经发生坏死),更需手术治疗

12.腹外疝病人行手术治疗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给予对症处理

13.腹外疝病人术后应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

14.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病人一般(术后次日)即可离床活动

15.腹外疝术后为防止阴囊水肿可采用的方法是(术后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16.腹外疝病人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提举重物),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注意(保暖)以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往期推荐01

每日一练(含视频题)

02

每日一练(含最新预测视频题)

03

只为护考而来(含视频题讲解课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by/8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