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保院小儿外科在台州率先开展B超监视下水
2018-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日前,温岭妇保院儿外科和超声科共同合作,成功为一名3个月20天大的肠套叠婴儿进行了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这名出生不足4个月的男孩也是台州首位接受该项技术治疗的患儿,患儿目前恢复良好。
这名患儿叫文文,据家长介绍,那天孩子在中午的时候开始反反复复的呕吐,他们侥幸地想可能过会就没事了,到傍晚的时候吐出来的都是黄绿色的胆汁一样的液体了,精神也越来越差,所以带孩子到妇保院看急诊。到医院后,经过检查,文文被诊断为肠套叠,他们在听取儿外科医生解释后,同意接受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保守治疗。
据该院儿外科负责人孙亨秋介绍,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所致的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肠套叠一定要尽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患儿可采用灌肠进行复位。如果病情超过24小时以上,肠管可能发生缺血坏死,肠壁穿孔还会引发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肠套叠发生后,根据病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可选择空气灌肠、钡剂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医生给文文做的就是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这是一种无损伤性治疗手段,避免了X线的损害,复位过程影像清晰,复位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单;在肠套叠复位时如果发生肠穿孔,生理盐水对腹膜无刺激,而钡剂可能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空气可能产生高腹压症等,因此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相对来讲比钡剂灌肠、空气灌肠更安全。
孙医生说,肠套叠的发生可能与饮食改变、婴幼儿回盲部生理结构、病毒感染、肠痉挛等很多因素有关,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喂养,选择对小儿胃肠道刺激小的食物,尤其是小婴儿,要逐渐适时、适量添加辅食;注意卫生习惯,预防因胃肠道病菌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诱发的肠套叠;另外,如果小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呕吐、血便的不良情况,医院就诊。
(孙亨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