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育儿宝宝添加辅食nbsp要注
2016-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郑大三附院门诊楼小儿普外科诊室内,一岁大的皮皮哭闹个不停,妈妈则焦急地向医生描述着孩子的情况:孩子吃坏东西有几天了,小手总是捂着腹部,好像肚子痛,还有呕吐症状。医生经过手触检查后,感觉不对,立即要求给孩子再做B超检查。结果表明,皮皮并非得了一般的病毒性肠胃炎,而是由于肠套叠造成的。肠套叠为儿科急腹症
医生介绍,肠套叠是小儿常见腹部急症之一,除了先天遗传,95%的肠套叠主要和胃肠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有关。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连同其附着的肠系膜一同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患儿往往都无法自述清楚症状。因此,家长要学会分辨,倘若发现孩子出现肠梗阻典型表现时,应高度警惕,以免贻误病情。添加辅食阶段要多加注意
宝宝生后4~10个月,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4-6个月的宝宝要开始添加辅食了,从只喝配方奶或母乳,逐渐添加一些烂粥、蛋黄、果泥等流食或半固态的食物。不过,有一些家长操之过急,担心宝宝吃不饱,直接给宝宝吃米饭、面条等固态的食物,导致宝宝的肠胃不适应以致疾病的发生。
肠套叠分为婴儿型和儿童型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以内者)和“儿童肠套叠”。
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可表现为阵发性哭吵、呕吐、腹部包块和果酱样血便。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
妈妈们需牢记的四个症状
由于大多数宝宝不会说话,只有通过哭闹、呕吐、血便等表现出来。且肠套叠发生后,早期类似肠炎,因此很容易被误诊。妈妈们一定要记得,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
1、阵发性腹痛哭闹:玩得正起劲的宝宝会突然哭得很厉害,持续一会后,孩子又不哭了,很快又好了。间隔一段时间后,腹痛又开始了,如此反复发作,疼痛的时候还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地哭闹,双腿不由自主地向腹部屈曲。
2、呕吐:腹痛后一段时间,将出现呕吐。刚开始的时候,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奶汁或其他食物,可含有绿色胆汁。
3、果酱样血便:发病大约在6个小时之后,肠套叠小儿可出现暗红色果酱样便,一般无臭味,
4、腊肠样肿块: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在肠套叠宝宝的右上腹或腹部正中触摸到腊肠样的肿块,按压的时候,小儿会哭闹得更加厉害。
发病的多种因素
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特别多见于春秋季节。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预防宝宝肠套叠要做好三个方面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KK育儿提示:新妈妈们平时多按摩宝宝的腹部,让宝宝仰卧,妈妈将手心搓热,置于宝宝腹部,顺时针方向揉摩2~5分钟。然后掌心对准脐部,作腹部振颤按摩1分钟。经常按摩可促进消化,强健宝宝的肠胃功能,有效预防宝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婊戣啘鐐庣敤鐑暦绠$敤鍚?浠婃棩璇濋婊戣啘鐐庣儹鏁峰彲浠ユ秷鑲垮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