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初级护师609内附视频讲
2021-8-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题干: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拟行前路手术,护士在术前协助患者进行的最重要的练习是
A、上下肢功能锻炼B、手术体位训练C、床上大小便D、推移气管E、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颈椎病术前训练:经颈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要推移气管和食管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和食管。经后路手术的病人,术前进行俯卧训练,以适应术中长时间俯卧
2、题干:患者,女,49岁。因胫腓骨干双骨骨折行跟骨骨牵引,其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指导患者自行增减牵引重量B、牵引时需抬高床头15~30cmC、牵引钢针可左右滑动D、肢体长轴应与牵引方向成直线E、每周在针孔处滴75%乙醇1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胫腓骨干骨折临床治疗原则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多用骨牵引治疗,牵引应做好相关护理,其肢体长轴应与牵引方向成直线,避免出现骨骼错位(D对);其他牵引护理措施还包括指导患者不可自行增减牵引重量,牵引时需抬高床脚15~30cm对抗牵引力,牵引钢针做好固定避免滑脱,每日在针孔处滴75%乙醇2次并用无菌敷料覆盖(ABCE错)。
3、题干:下列引起尿潴留的情况除外
A、膀胱肿瘤B、脊髓肿瘤C、前列腺增生D、肾结石E、脑外伤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类,阻塞性尿潴留有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膀胱或尿道结石、肿瘤等疾病、阻塞了膀胱颈或尿道而发生尿潴留;非阻塞性尿潴留即膀胱和尿道并无器质性病变,尿潴留是由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如脑肿瘤、脑外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以及手术和麻醉等均可引起尿潴留;肾结石患者的症状主要是血尿,不会有尿潴留的情况(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ABCD对)。
4、题干:真题-J泌尿系统梗阻的早期基本病理改变是
A、肾积水B、梗阻以上的尿路扩张积水C、肾实质萎缩D、菌血症E、肾功能损害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泌尿系统梗阻后由于梗阻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尿路各器官病理改变有不同,但其早期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部位以上压力增高、尿路扩张积水(B对);梗阻若长时间不解除,最终导致肾积水和肾衰竭(ACDE错)。
5、题干:患者,男,35岁。近日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时排尿突然中断,应考虑
A、尿道结石B、尿道狭窄C、膀胱结石D、肾衰竭E、前列腺增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膀胱结石临床表现主要是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和排尿终末疼痛,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变换体位又能继续排尿,常有终末血尿,合并感染可出现脓尿,直肠指诊可扪及结石。本题干中,患者为膀胱结石典型症状,因此应首先考虑该患者为膀胱结石(C对);尿道结石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甚至造成急性尿潴留(A错);尿道狭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使尿道内阻力增加而产生的排尿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排尿困难及膀胱刺激症状(B错);肾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D错);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E错)。
6、题干:老年男性发生膀胱结石最常见的诱因是
A、膀胱炎B、前列腺炎C、膀胱挛缩D、前列腺增生E、膀胱异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原发性膀胱结石多发生于男性,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饮食有关,其发生率在我国已明显降低,继发性膀胱结石常见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神经源性膀胱、异物或肾、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而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前列腺增生是引起老年男性膀胱结石最常见的诱因(D对ABCE错)。
7、题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的典型症状是
A、肢端紫绀,发凉B、间歇性跛行C、肢端干性坏疽D、下肢肌肉萎缩E、持续性疼痛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也常受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按病变发展程度,临床上可分为三期:早期即局部缺血期,此期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发凉、怕冷、小腿部酸痛,足趾麻木感,典型症状是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抽搐,被迫停下,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但再行走后可又发作,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B对);此期患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营养障碍期出现持续性疼痛、静息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组织坏死期发生干性坏疽(ACDE错)。
8、题干:患者,男,46岁。右侧小腿部有蚓状团块2年,久站后感下肢酸胀,活动或休息后减轻,嘱其站立,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用力踢腿20次后曲张静脉稍减轻。此检查称为
A、肢体抬高试验B、深静脉通畅试验C、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D、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E、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会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晚期出现蜿蜒成团,符合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做的辅助检查有:深静脉通畅试验,用以检查深静脉是否畅通,以决定能否手术,患者站立,待患肢浅静脉明显充盈时,于大腿根部缚一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然后让患者用力踢腿20次,或反复下蹲3~5次,如果深静脉通畅,充盈的浅静脉将消退,表示可以手术;若深静脉阻塞,则浅静脉充盈更加严重,禁忌结扎代偿曲张的浅静脉(B对);肢体抬高试验主要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辅助检查,患肢抬高70~80度,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蜡黄色者为阳性,提示动脉供血不足,再让病人下肢自然下垂于床缘以下,正常人皮肤色泽可在10秒内恢复正常,若超过45秒且皮肤色泽不均匀,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动脉供血障碍(A错);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若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若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示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根据同样原理在腘窝深部扎止血带,可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CD错);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仰卧,抬高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缠缚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绷带,一边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第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E错)。
9、题干:患者,男,56岁。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护士对弹力绷带的使用宣教正确的是
A、包扎前应下垂患肢B、以夜晚睡觉前进行包扎为好C、弹力绷带越紧越好D、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包扎E、包扎后应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弹力绷带的作用是促进静脉回流,但不能阻碍血运,所以穿上弹力绷带后一定要保证足部血液循环,,包扎后要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E对);包扎前应抬高患肢,或将血液捋向近段,使静脉排空再包上绷带(A错);早上起来包扎,晚上睡觉前脱下绷带,让肢体休息(B错);弹力绷带宽度和松紧度应适宜,不是越紧越好(C错);包扎时应从肢体远端开始向近心端方向包扎,才能起到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D错)。
10、题干:属于绞窄性肠梗阻的是
A、肠麻痹性肠梗阻B、肠扭转C、肠套叠D、粘连性肠梗阻E、蛔虫性肠梗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绞窄性肠梗阻指不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同时发生肠管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肠扭转压迫肠系膜血管,属于绞窄性肠梗阻(B对);其余选项并未引起肠壁血运障碍,不属于绞窄性肠梗阻(ACDE错)。
每日一练视频练习题:
小编推荐心电图的学习
皮下注射误入血管,药水被染红,推还是不推呢?
护士执业5.31(内附视频讲解题)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