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诊断和中医综合调理
2016-10-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病案回顾:年5月13日凌晨2点,正沉浸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电话吵醒,刚一接通,那边就传来宝宝的哭闹声和琪妈妈焦急的哭诉。琪宝宝,8个月大的乖乖女,平时睡觉都很安静,今天晚上不知怎么了,突然哭闹不止,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了,怎么都哄不好,所以才深更半夜打电话给我。电话中询问了宝宝睡前和哭闹时的一些情况,最后确定了是宝宝蹬被造成的肠痉挛。电话中指导着琪妈妈揉足三里和腹部按摩,宝宝很快平息了哭声,安静的睡了。
本来肠痉挛引起的急性腹痛持续时间多不长,为什么琪宝宝会哭闹不止呢?原因是,琪妈妈犯了一个很多宝妈们都会犯的错,半夜里宝宝哭闹,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以为是饿了,先喂奶,殊不知这样做却加重了宝宝腹痛,使其哭闹不休。
腹痛,是很多孩子常常出现的情况,孩子经常腹痛的原因是什么?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小孩子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身上时,他们还不能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时,我们该如何辨别并进行处理?
小儿腹痛常见原因及对证处理
一、非疾病因素:这是最常见的小儿腹痛的原因。此类型腹痛多是因为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脾胃感受寒邪,或素体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所致。
1、感受寒邪:饮食生冷、寒凉食物、夜间蹬被等。寒主收引,气凝不畅,不通则痛。表现为急性腹痛、手足凉、或有冷汗,疼痛时喜温,遇寒凉加重。
处理: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急性发作时,腹部热敷、艾灸、按揉足三里、合谷、摩腹,可很快缓解腹痛。
慢性腹痛反复发作者,多为脾胃虚寒,需综合调理,长期坚持。
①饮食:宜清淡、忌生冷,饮食规律。
②推拿:补脾、运内八卦、足三里、摩腹、捏脊。
③艾灸:足三里、神阙、天枢、中脘。
④食疗:生姜蜂蜜水、白萝卜蜂蜜水、乌梅生姜茶。
⑤中药:黄芪建中汤、小柴胡汤
2、饮食积滞:饮食过量、过饱,或情志不畅,加重了胃肠负担,影响了消化运化功能,而致饮食内停,脘腹胀痛。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打饱嗝、或呕吐反酸、大便酸腐气味有不消化食物,或便秘、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磨牙、手足心热,舌红,苔厚腻。
处理: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①:饮食规律,少肉食,多谷蔬,七分饱,细嚼慢咽。
②推拿:清脾胃、清大肠、运内八卦、板门、四横纹、揉中脘、天枢、顺时针摩腹。情志不舒者,加膻中、搓胸胁。
③艾灸: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15-30分钟,每天一次。
④食疗:萝卜山药粥、山楂粥、乌梅神曲茶。
⑤中药:四磨汤、保和丸
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吃饭时间避免批评、打骂孩子或强迫孩子吃饭,不宜看电视、不宜追赶孩子喂饭等。
3、素体脾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过用寒凉药物,致脾胃虚寒。表现为脘腹隐痛、反复发作,喜温喜按、食少体瘦、或虚胖、乏力、不爱运动、便溏、面色肤色无光泽、舌淡、苔白。
处理:健脾益气
①饮食是基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②适度运动。
③推拿:补脾、揉中脘、神阙、足三里、摩腹、捏脊。
④艾灸:主穴:神阙、关元、足三里。配穴:百会、脾俞、肾俞、天枢、中脘。
⑤食疗:山楂山药莲子粥、太子参粥、茯苓粥。
⑥中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
健脾手法,改善宝宝胃口
处方:清补脾次、揉足三里次、摩腹5分钟、捏脊6遍。
功效:健脾和胃、调理气血、强健体魄、促进发育、提高机体抵抗力。
尤其对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经常腹痛腹泻或便秘的孩子,经常做此手法,可明显改善宝宝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提高抗病能力和自愈力。
常用穴位介绍:
清补脾:
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四大保健长寿穴之一,对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脾胃虚弱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可以按揉,可以艾灸。
捏脊
摩腹
常见小儿腹痛简介
腹痛是儿科常见病,多种疾病都可引起,是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也可以这么做呢?当然不是。上述按摩推拿的方法适合于饮食失调、积食、腹部受寒、情志不舒等原因引起的功能性腹痛,如现代医学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生长痛等引起的腹痛,可依此法诊治。
若是器质性腹痛,如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等则不宜按揉,需要检查明确腹痛原因,再对因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止痛。
这些疾病引起的肚子痛。我们该如何鉴别呢?
宝宝各个年龄均可能得急性阑尾炎,而且比较常见。
宝宝患急性阑尾炎最明显的特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开始时宝宝感觉肚脐周围疼,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压右下腹时加剧宝宝的哭闹。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宝宝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并且出冷汗。
宝宝为什么会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另一部分的肠管之中。宝宝为什么容易发生肠套叠呢?这与他们的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有关。宝宝肠管的长度相对比成人长。成人肠管的长度只是身体的4.5倍,而新生儿则为8倍,婴儿是6倍。此外,宝宝的肠系膜较长,不固定、易活动,加上肠道发育不完善,肠蠕动不规律,容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如果突然改变食物种类、添加辅食的方法不得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的骚扰、毒素的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诱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任医生说:“肠系膜淋巴结炎”之我见
来工作室里做推拿的腹痛的小宝宝们,大多数都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宝宝的共同经历。宝妈们因为孩子肚子痛抱着孩子来到儿科诊室,医生问诊后建议查个彩超,结果出来提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于是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然后开些消炎的药物,最后却是无效。这让许多妈妈很是紧张。为什么消炎药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无效呢?
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看似合理的错误:
肚子痛+彩超见肿大的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炎。
这个诊断符合许多家长的心理,貌似合理,但是,这个诊断是错误的。
其实,肠系膜淋巴结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好发于冬春季节,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肠梗阻
预防宝宝腹痛,妈妈可以这样做
1、平时给宝宝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科学喂养,避免过饥过饱。
2、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
3、许多宝宝在夜间睡眠时有蹬被子的习惯,半夜醒来妈妈要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夏季是可以给宝宝带个肚兜入睡。
4、孩子的自制能力还较差,平时爸妈们要对宝宝吃冷饮加以限制。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玩耍后及时洗手。
6、如果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时,妈妈们要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腹痛的缘故,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体温等,查找哭闹原因,是蹬被子冻着了,还是饿了或撑到了。
7、当宝宝出现腹痛,伴有发热、呕吐、大便异常、精神差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参考资料:
1、儿科学
2、中医儿科学
3、儿科名家董廷瑶临证经验
4、清代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咨询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