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热兔子眼皮疹,警惕小儿川崎病
2018-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2周,连续有四名小宝贝因为川崎病住院治疗,今天4岁多的小乐乐终于开开心心出院了,出院时连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谢谢!
回想起十多天来小乐乐生病的情况,真是煎熬。起初小乐乐只是发热、咳嗽,还以为是受凉感冒了,没太在意。但高热持续不退,每次体温都要达到39℃以上,对退热药不敏感,眼睛红得像小兔子,嘴唇红、干裂,发热第3天身上出现小红斑,手足部硬性水肿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我院儿科医生给小乐乐做了相关检查后,很快明确小乐乐得的是“川崎病”。
“川崎”?怎么像是日本名字,家长说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院儿科主任孙弢介绍说,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先报道了该病,当时他命名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后来大家都用他的名字(英文名Kawasaki?T)命名该病为「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
近几年在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许多小孩没有及时诊断,导致川崎病得不到早期有效的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此病的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尤其是引起冠状动脉瘤。它就好似在人体形成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狭窄、栓塞严重或破裂,有猝死的风险。
孙主任还强调,川崎病最好能在5-7天确诊,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以免延误病情。
下面科小童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川崎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1.3~1.5:1,复发率2%~3%。
川崎病临床特征
一、主要表现
发热:39-40℃,持续5-14天或更长,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趾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麻疹样皮疹,常在第1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但表面不红,无化脓。
结膜炎
唇红皲裂
颈部淋巴结肿大
草莓舌
多形性红斑,皮肤弥漫性发红
手足硬性水肿
指(趾)端甲下膜状蜕皮及肛门周围脱皮
另外如果孩子接种过卡介苗,可能早期会出现卡疤红等。
注:6个主要症状中,含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或具四个主症状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也可诊断KD。
此外还有不完全川崎病,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少于典型川崎患儿,患儿具有发热≥5天,但是在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或3项,不完全川崎病约占总病例的10%。
注意:不是轻症,恰恰相反,此型多发于高危人群,冠脉瘤发生率更高,预后相对更不好。
二、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如果您的孩子发热同时出现了以上这些表现的话,就要高度警惕川崎病了,并且需要重视。因为川崎病的本质是一个全身血管炎症,多累及中动脉,而心脏的冠状动脉是最常见累及的部位,可能会早期出现冠状动脉扩张,部分严重病例出现冠状动脉瘤,后期会出现心肌缺血,动脉瘤破裂等,导致严重后果。
并且川崎病的冠脉损伤与成年后的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三、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四、治疗:
其实,川崎病听着挺吓人的,家长一般会很担忧,但绝大多数患儿经过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等,病情可控制。少部分因个体差异控制不佳,可能需反复使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或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五、预后:大部分患儿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
六、随访:病情稳定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诊,复查相关血液指标,监测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观察有无冠状动脉变化。
川崎病发病初期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科小童提醒家长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3-4天之内就会退热,而得了川崎病的孩子,95%以上会出现5天以上的持续发热,发热多可高达38-40℃。且患儿在发病初期一般都有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等。
如果您的宝宝反复高热不退,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眼睛、口唇发红、手足末端肿胀、出现皮疹等,一定要警惕川崎病,医院诊治。
科小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