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小科普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18-8-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40岁开始上升,65至70岁达到峰值。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日趋增高,年统计数据显示已跃居第三位。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前三部分归为结肠,所谓大肠癌通常指结、直肠癌。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患大肠癌呢?结直肠癌的确切病因至今未阐明,一般认为有以下几项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在约20%的大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家族遗传性在结肠癌比直肠癌更为常见。
2、饮食因素
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改变大肠内环境。有研究显示,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肠息肉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大肠非癌性疾患
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rohndisease)、息肉病、腺瘤等。据估计,约有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发生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20年,发生癌变约12.5%,30年时达40%左右。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直径大于2cm的腺瘤样息肉,其癌变率可达60%以上。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25岁时恶变率近10%,到30岁时达50%,50岁以前几乎%恶变。
4、其他因素
比如环境因素、缺钼、石棉长期接触、不良生活方式(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超重、肥胖等)。
一旦确诊结直肠癌,除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达到治愈外,晚期患者均难以治愈。因此,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首先,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少吃油炸、熏制食物,少吃精食,多吃山芋、红薯、玉米等粗粮,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研究表明,肥胖是结肠癌的易发因素之一。
第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粪便中水份被吸收,导致大便干结而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毒素。
第四,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罗恩病,如有息肉病史,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参加普查和筛检,如粪便隐血试验、肛诊、肠镜等,如有前述危险因素人群,更应重视体检。
作者:肿瘤内科吴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