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承气汤证为思路的肠梗阻综合治疗方案
2018-5-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大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要方剂。大承气汤历经了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大承气汤证是燥热与腑气不通二者并重为主。大承气汤证是大便燥结,病满燥实坚等证倶备,严重者甚至出现燥热下伤肾阴之阳明腑实热证之重证,原文第、、、、、、、、、、、、、、、条等。如第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其中“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是因燥热灼津,糟粕凝结,如同羊屎,积聚于大肠,形成大便燥结不下,由此说明大承气汤主证为“大便燥、本证燥热已深且灼伤津液,腑气闭塞不通,故见不大便五六日,甚至十多日,导致出现腹满疼痛且拒按;或绕胺痛,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或反不能食;或汗出、潮热、请语;或重则燥热内焚,出现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嚼直视;或更重则下劫肝肾之阴,出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证。因此,或用大承气汤以湾热破坚,荡涤胃肠,攻逐六腑;或用大承气汤以急下存阴。
治疗方案以大承气汤证为主要思路的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
3.兼证
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
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
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
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
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
5.穴位贴敷:神阙穴;以檀香、香附、木香、乌药、青皮、大腹皮等理气药为主;
6.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抑制分泌,抗感染,其他治疗。
大承气汤临床用量同大多数中药汤剂一样,大承气汤的临床用量没有固定标准,一方面是由于中药汤剂因人、因证、因病势不同而用量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及总结,无法得出明确有效的用量范围,导致临床处方时用量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难以明确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用量范围的古今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以下简称《药典》)中规定,大承气汤使用剂量范围为大黄3~15g,厚朴3~10g,枳实3~10g,芒硝(玄明粉)3~9g。《药典》中药物剂量的规定,除了药物的效用,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用量范围较窄,而且对于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用量规定更为严格。这些规定在中药的实际使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及规范作用,但临床常根据情况进行处量,当病情较重、病势较急时,常根据医师的经验处量,因此具有较宽泛的用量范围。从研究的文献来看,这一剂量范围已经突破了《药典》中对于大承气汤类药物的规定剂量。在这样的剂量范围下,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相比疗效更优,同时并未报告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癌性肠梗阻专科针对癌性肠梗阻发病率高、治疗方案选择困难、预后差等临床现状,为切实解决癌性肠梗阻患者面临痛苦,河南中医院在国内率先设置“癌性肠梗阻专科”,填补了国内癌性肠梗阻多学科融合精准治疗的空白。
癌性肠梗阻异质性极大,患者临床获益的大小,取决于高度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而最佳的癌性肠梗阻个体化治疗方案会与时俱进,伴随着微创技术、影像技术、中医中药等诊疗新技术的进展以及多学科协同创新工作模式的推进,治疗效果会伴随多学科医师技能与知识的不断更新而显著提高。为此,医院组建由影像科、外科、肛肠科、微创介入科、消化科、营养科、肿瘤科、中医、针灸等专家参与的癌性肠梗阻MDT团队,会诊地点设置于5号楼5楼。
癌性肠梗阻专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丰富成功经验的肿瘤中西医结合医疗专家团队,医护人员25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护理人员15人,配备先进诊疗设备。
河南中医院在“肿瘤舒适医疗”原则指导下,提出并长期实施针对癌性肠梗阻特色诊疗技术“柔性融合诊疗技术”:
其主要内容涵盖肠梗阻基础治疗、中医药特色治疗、柔性与体腔肿瘤控制技术,以及相关技术高度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设计与有机融合。
[柔性融合诊疗技术]临床诊疗策略为:
医院中设置
癌性肠梗阻专科
舒适医疗承载了中晚期肿瘤病人期待,它应用核心技术MCLON,让病人接受合理、适宜、适度、有效的治疗,达到身心灵的平衡,获取治疗获益与治疗舒适度的最大化。
河南中医院
邓运宗肿瘤舒适医疗团队
提出并实施舒适医疗策略
实现了最小创伤化控制肿瘤
和病人整体最大化获益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