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小儿推拿中心实战心得一
2021-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显著,盛行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约在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在理论、辨证施治、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已形成独立体系,并成为小儿推拿专科,只要辨证准,取穴对,手法好,时间足,其临床疗效是可靠的,有时甚至会超过药物治疗。
小儿推拿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以手法施于小儿,刺激相应穴位和经络,调节经气、阴阳、精气神,通过激活与调动小儿机体,以机体自身而不是药物去改善体内状态,从而求得脏腑组织间新的平衡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故小儿常见病,小儿推拿是首选。
那么,小儿推拿适用范围有哪些呢?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肺炎、哮喘、百日咳、过敏性鼻炎、麻疹、风疹、奶疹(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腹泻、呕吐、便秘、厌食、疳积、佝偻病、腹痛、痢疾、口疮(包括鹅口疮)、惊风、儿童多动症、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小儿惊证、脱肛、疝气、鞘膜积液、遗尿、肠套叠、小儿麻痹症、目赤痛、肌性斜颈、婴儿湿疹、夜啼、吐舌弄舌、新生儿不乳、新生儿吐乳、新生儿黄疸等。
以下介绍几个常用且简单易学、治病效果较好的独穴治病方法:
外劳宫穴可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安蛔止痛,其作用相当于逐寒返魂汤。临床应用外劳宫一穴,多推久推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大肠穴可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退肝胆之火。泻大肠为承气汤;清补大肠为分利五苓散。临床清补大肠可治疗久痢。(注: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诸穴皆仿此。)
一窝风穴可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功效堪比荡寒汤。独穴一窝风久揉治疗风寒腹痛。曾治一风寒感冒患儿,按揉一窝风即打喷嚏散寒。
脾穴可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补脾土功同六君子汤。土生金,故补脾可治慢性咳嗽;清补脾治脾虚胃弱的纳呆。
二人上马可大补元气、健脑补髓、滋阴补肾、利水通淋、扶正止汗,功同八味地黄丸;先天不足揉二马,揉二马可退虚热,还可配其他穴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
六腑穴可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退六腑(离心性推之)功同清凉散;退六腑可治高热(38.5度及以上)。
天河水穴可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功同安心丹。心火上炎清天河水(向心性推之)。曾治一发热患儿清天河水时,小儿精神状态好转,发热欲出汗,嘱其母回家继续推巩固疗效,最终汗出热退。
肝穴可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功同逍遥散。临床平肝独穴久推可治慢惊。
板门穴可清胃热、止吐泻、通调三焦之气,功同和合阴阳汤。久揉板门可治上吐下泻。
胃穴可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清胃穴功同定胃汤久推可治呕吐。
阳池穴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降逆清脑,功同四神丸。揉阳池可治疗各种类型头痛;亦可清脑开窍,改善大脑功能,可配穴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
八卦穴可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运八卦即为调中益气汤。曾治年仅一岁半的积食孩童,其腑气不通,纳呆且手足心发热,外治法中揉腹最能直接放通,让他乖乖躺在按摩床上不太现实,于是,我把“揉腹”搬到了手心上,在手掌运八卦以后,孩子手足心热退。
积食里气不通会导致发热,那么外因所致腑气不通也会导致发热吗?曾给一位发热的婴儿清天河水,效果不显,后松解了尿不湿以后,降温效果较好,仅供各位新手妈妈们参考。
用药如用兵,用方药治病讲究排兵布阵,讲究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同样讲究配穴。如治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为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多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如治疗便秘和腹泻时,都有用到清大肠,因此对辨证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分清寒热虚实即可。比如即使体温不在38.5度以上,使用泻六腑也不会泻热至36度以下。因此小儿推拿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调动脏气,疏通通道,气机通畅了,身体自身会补或泻,顺势而为,一气周流。
健脾保健推拿法: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次,捏脊3-5遍。
保肺保健推拿法: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安神保健推拿法: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自上而下扣拍督脉2-3分钟。
益智保健推拿法: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眼保健推拿法:揉攒竹、闭目揉睛明、揉四白、揉太阳、刮眼眶、揉风池各36次。
鼻保健推拿法:揉迎香、擦鼻梁、揉风池各36次,配合按揉合谷穴。
保健推拿注意事项:保健推拿一般宜在睡前或者清晨进行。每天操作1次,7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可进行第二疗程。若患急性传染病可暂停,待愈后再恢复保健推拿。
参考资料:赵鉴秋.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