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医治晚期恶性肿瘤性肠

2016-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医治晚期恶性肿瘤性肠

报告1例晚期恶性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医治的护理,视察和分析其效果,患者肠梗阻症状减缓;运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医治晚期恶性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终究消除肠梗阻,下降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恶性肠梗阻;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护理

肠梗阻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常见合并症,尤多见于胃肠道及部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小肠散布范围相对集中,形态柔软,腹部手术后易发生粘连,且小肠血供丰富,较易受腹腔内转移性肿瘤累及而出现肠管变窄及受压并终究致使小肠阻塞[1]。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为结肠癌术后3年复发,肠梗阻入院后使用传统方法,即用鼻胃管减压并禁食,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后使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插入小肠对该患者进行减压引流,即在短期内减缓肠梗阻症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恶性肠梗阻患者运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介绍以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乙状结肠癌,于年11月2日行结肠癌根治术,年11月28日至年3月8日行8次术后辅助化疗,年12月随访CT发现“右肝一低密度病灶,斟酌转移,盆腔两侧多个淋巴结显示”,未予重视,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下腹部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肛门排气排便,腹部平片示“肠梗阻改变”,CT示“(1)肝内多发占位,盆腔内软组织影,肠系膜根部、后腹部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结合病史斟酌复发转移瘤。(2)左边髂总动脉旁转移性软组织肿块,邻近小肠侵犯,伴肠梗阻表现”。以结肠癌复发,肠梗阻于年4月12日入院。入院后使用传统方法,即用鼻胃管减压并禁食,配合完全胃肠外营养,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5天后采取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插入小肠对该患者进行减压引流。

2医治方法

2.1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简介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由日本库利艾特公司(CreateMedic)提供,全长3.0m~4.5m,为硅胶导管,具有诊断与医治两重功能。其前端为含45%硫酸钡的聚乙烯塑料导管,带有在肠管内起引导作用的前端子。导管共两囊三腔,由外管(外径4.5mm,内径3.5mm,吸引胃肠内容物)、内管(向顶端的气囊内部注水用)、气囊3部份构成。导管后端有3个腔,1个腔为避免内容物逆流的单向阀及提高吸引效力的补气孔,1个腔为带有插口的接头,接负压引流器,1个腔为注水腔。导管的前气囊可以避免阻塞液体反流,而且气囊远近端均有侧孔,以利于吸引阻塞近端的液体,后气囊后方无侧孔,只用于造影,可以保证造影剂只向前运动,利于发现阻塞部位。

2.2肠梗阻导管使用方法

采取4m左右特制聚乙烯肠梗阻导管很容易放入十二指肠内,具有前端子的导管随着胃肠蠕动,直接到达阻塞的部位,对阻塞的近端肠管直接实行减压,并尽可能多吸引出胃肠内容物,经内腔向气囊内注入10~15ml的生理盐水,拍摄腹部X线片(立位、卧位两个方向),视察肠管气体影象的增减,通过视察全身状态、腹部所见的变化和X线表现,分析肠梗阻的缘由及部位,决定是不是继续采取非手术疗法,在此期间充分补液,禁食,胃肠减压,中心静脉营养改良全身状态,减少胃肠道水肿。

3结果

本例患者48h后腹痛和腹胀减缓,1周后患者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积气、积液征象消失。

4护理

4.1导管护理

4.1.1固定方法正确

该导管的固定与普通胃肠减压管的固定方法不同,鼻翼处不予固定,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耳垂处(因耳垂处无汗液分泌,易牢固固定),鼻孔与耳垂之间的导管留有足够长度(10~15cm),以利于导管随着肠蠕动向下滑行,并借助前端子的重力作用通过阻塞部位,逐日调剂固定点。

4.1.2安全护理

导管意外包括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阻塞、气囊破裂等。患者最好采取半卧位,避免导管打折扭曲,用笔在导管上做标记,记录导管鼻腔外的长度,及时了解导管是深入或脱出,将负压引流器固定牢固,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引流液过量、太重引发导管脱出。讲授导管的自我防护方法,床上翻身时勿用力过猛,避免造成气囊移位或破裂,昏迷或意识不清楚者派专人看护,避免意外拔管。不能用止血钳等锐器用力夹闭管道,以避免管壁破损,尽可能使用附带的水止夹闭管道或开放导管。逐日视察肠梗阻导管鼻腔外的长度,插管侧的鼻腔逐日2次滴入液体石蜡,每次1滴,保持导管的润滑,以利于导管随着肠蠕动通过阻塞部位;带有插口的接头接负压引流器,每天视察引流胃肠液的量,并做好记录。

4.1.3导管相干并发症视察

包括出血、肠穿孔、穿孔而至腹腔感染、导管减压时的肠管坏死等。出血、肠穿孔、肠坏死可能与肠道疾患本身及放置肠梗阻导管时的操作有关。负压吸引时不要吸力过大,以避免将肠黏膜吸附到导管侧孔上,负压一般为0.02mPa便可。本例未产生相干并发症。

4.1.4拔管指征

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恢复肛门排气后1周,关闭负压引流腔停止减压,继续视察1~2周,如无肠梗阻症状出现,腹部X线检查肠管无积液积气现象,可拔管。

4.2视察记录腹部情况

随时视察记录患者腹部症状、体征,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有没有腹痛及进行性腹胀,每班丈量腹围并记录,听诊肠鸣音,配合做好X线等检查。

4.3营养护理

肠梗阻患者由于摄取量大大减少,50%的患者有饥饿或口渴感[2],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医治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或恢复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相干的症状。本病例在使用肠梗阻导管医治期间采取TPN支持医治。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待患者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恢复后遵医嘱经导管灌注营养液,灌注量根据患者反应而定,每次50~ml,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

4.4一般护理

4.4.1体位与活动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身体评估及生命体征监测,健康状况允许的患者最好采取半卧位,可下床轻微活动,每次15~20min,逐日4~6次。活动可增进肠蠕动,有利于导管借助前端子的重力而通过阻塞部位。

4.4.2生活护理

肠梗阻导管放置期间要注意口腔清洁,逐日口腔护理3次,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由于置管而致使咽喉不适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以减轻不适。

4.4.3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刚入院时病情均较重,腹胀难忍,希望尽快消除痛苦。护士应注意视察患者心理变化,适时讲授医治方案,讲授放置肠梗阻导管的目的,获得患者的配合,增强治愈信心,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做好导管自我防护的宣教。

5讨论

恶性肠梗阻可引发近端肠管膨胀和压力升高,进一步引发肠黏膜缺血、缺氧、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终究致使肠坏死、穿孔,严重腹腔感染和休克[3],对一些晚期癌症患者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下降肠管内压力,减少阻塞以上肠管内液体气体积聚,改良局部的血液循环成为医治的关键之一[4]。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由于其前端子的重力作用和近端肠蠕动,可以到达阻塞部位的近端,直接进行吸引,能有效地下降阻塞近端肠管内的压力,减轻肠管水肿,有利于肠管的血运恢复,终究消除肠梗阻。运用肠梗阻导管能明确肠梗阻的部位和缘由,明显改良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下降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MccannRM,HallWJ,fortcareforterminallyillpatients:MA,,(16):-.

3彭宝岗,梁力建,胡文杰,等.生长抑素医治肠梗阻的临床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7(6):.

4ShittuOB,GanaJY,AlawaleEO,tternofmechanicalintestinalobstructioninIbadan:rJMedMedSci,,30():17.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zz/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