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吃凉的食物就会拉肚子咱们可以
2020-7-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脾胃虚寒,中医病机,又称中焦虚寒、脾胃阳虚。指脾胃阳气不足,阳气温煦能力减弱,出现一系列寒症。主要与饮食及先天体质差有关。主要表现为怕冷、水肿、四肢不温、腹泻、腹痛等。常见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水肿等。
补一分怕更湿,清一分怕更寒,
什么都不敢吃,真让人伤脑筋。
其实,我们有个中成药,
是专门对付脾胃虚寒的,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伤寒论后辨》: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若胃阳虚,即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辛以守中,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不过,在介绍这个药之前,
我们首先要确定,
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脾胃虚寒,
毕竟同一个症状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且再好的药,对症才能显效,
否则反伤身体。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脾胃虚寒呢?
一定要抓住这3个切身感受:
①?饮?
很少喝水,一般很渴了才会想起来喝水;
喜欢喝热的,喝了热的会舒服,
喝了冷的会不舒服甚至拉肚子;
②?食?
没什么胃口,不会特别想吃东西;
吃完东西经常消化不良、腹胀;
③?排?
大便稀溏,总是稀稀拉拉。
脾胃虚寒,说到底就是脾阳虚了。
脾阳虚则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
故畏寒肢冷、喜好温食温饮;
脾胃虚寒,消化吸收功能失常,
则不是很渴不想喝水、
没有胃口吃得少,大便也稀溏。
有这3个症状后,
基本就可以确定是脾胃虚寒了。
那就试试这个专治脾胃虚寒的中成药
——理中丸。
理中丸是在生活中运用的还比较多的中成药,它的功效是温中散寒、健脾胃,所以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用的极多。
?理中丸??
①?配伍?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②?功效?
干姜大辛大热,
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为君药;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为臣药;
君臣相伍,是治虚寒的“绝杀”组合。
脾胃虚寒,定生湿气,所以加白术健脾燥湿,
与人参一起健脾气,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加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四药搭配,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
实乃脾胃虚寒的“专属良药”。
③?吃法?
按照说明书服用即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忌寒食凉饮。
脾胃虚寒更有甚者,有脘腹冷痛,
总感觉有冷风往肚子里钻,
手脚常年冰凉的情况,
可以选用“附子理中丸”;
或者上述情况再加腰膝酸软、
夜尿频多的症状,这是脾肾都阳虚了,
可以选用“桂附理中丸”,同时温补中下焦。
下面跟大家推荐几个食疗养生方
1:胡椒猪肚汤胡椒
猪肚,蜜枣5枚。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2:生姜粥
鲜生姜切片,大枣2~5枚,粳米,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暖脾养胃,祛风散寒功效。
适用于病后或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寒喘咳。若用于风寒感冒则去大枣,加入葱白3根。
3:干姜蜂蜜糯米饮干姜,糯米,蜂蜜。将干姜、糯米洗净,研磨成细粉,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取稠汁,待温后调入蜂蜜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温胃补虚、止吐散寒的功效。
4: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5:羊肉煮熟,加入豆腐,生姜,适量食盐调味,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6: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肺寒喘咳:鲜生姜切片,大枣5枚,粳米,同煮粥,适量油盐调味佐膳。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