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nbs
2016-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
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下)
文/熊易寒
上文回顾
一、导言:作为“中产阶层”的外来人口
本文选取了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J镇A花园小区作为个案。从人口结构来看,小区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是一个移民社区;从社会结构来看,小区居民大多属于有房有车的中等收入群体(小区有多辆私家车,平均两个家庭拥有一辆小车)。因此,我们将A花园小区界定为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政府文件称之为“导入人口居委会”)。
二、静悄悄的选举:中产阶层真的政治冷漠吗?
1.2万人的小区,规模数倍于中心城区的居民区,选民登记率却低得出奇,仅仅登记了名选民。小区的中产阶层真的政治冷漠吗?
三、政治参与:公共服务的“洼地效应”
尴尬的地理区位使J镇公共服务问题多多,但这也激起小区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激情,这种由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水平关系到中产阶层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他们的房产价值,因此,中产阶层试图通过政治参与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的现象,即为公共服务的“洼地效应”。
四、“属地化”风波:老年业主的依法抗争
选举风波之后,老年业主选择了“忠诚”,继续参与居委会的各项活动。社区积极分子表示:“居委会的工作是不太令人满意,不过呢,我们都是老年人,如果不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我们上哪儿参加活动去?J镇不比市区,可以上老年大学什么的。再说,在居委会当志愿者,做个楼组长什么的,还可以服务社会,同时也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五、志愿者联合会:青年业主的理性维权
年初,为解决“出行难”问题,J镇北面多个小区的热心业主(多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自发成立了“镇北联席会议”,不断向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反映问题。
年4月,“镇北联席会议”的论坛版主和热心业主们联合签名向市政府发了《J镇居民致人民政府的求助信》。年7月,一位副市长在信访办会见了联席会议版主强先生、薛先生。年秋,薛先生又参加了由市长主持的网民代表见面会,再次反映了J镇城乡结合部的管理问题。
年底,华女士调到J镇任副镇长,分管社区事务。上任之初,她感觉压力不小,因为年A小区的“选举风波”在市里面“挂了号”,成了区里的“典型”,青年业主的“镇北联席会议”更是让她头疼。
以省道为界,J镇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镇南”是老城区,公共设施配套较为完善,“镇北”则是新开发的房产区,高层建筑居多,人口密度大,道路狭窄拥挤,商场、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远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如果说J镇是一个公共服务的“洼地”,那么镇北地区就是这个“洼地”的底部。在这种情况下,镇北地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各小区纷纷要求成立业委会。
上任之初,华镇长感觉就像一个救火员一样疲于奔命,但群众的意见依然很大。有一天晚上,华镇长和另一位分管信访的镇领导到社区接待群众,来了两百多个居民,你一言我一语,镇长说一句,群众会说十句。两位镇领导有参加批斗会的感觉,十分狼狈。但华镇长同时也很感动:
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小区非常关心,但关心他们的人太少了,听他们说话的人太少了……我个人特别不喜欢一个字,就是“被”字,当时他们北面的老百姓都说,我们“被”骗了,“被”代表了,“被”怎么样了。他们始终处在一个间接、被动的位置,不能听到政府的声音,也没办法让政府听到他们的声音。老百姓想参与,愿望很强烈,但不知道怎么去参与,该怎么去做,建立什么样的渠道去沟通。我觉得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年8月15日访谈记录)
华镇长让居委会将各自小区业主论坛的网址和主要的版主信息上报给她,安排社区办两名工作人员每天贵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上海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