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疾病之川崎病

2021-6-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可能大部分人对于川崎病都感觉比较陌生,但是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川崎病存在是一个令他们很困恼的事情,因为川崎病主要的病发常见于0-5岁的小孩子,而且一旦患上川崎病的儿童,其表现的症状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约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其病因可能为感染所致,但均未能证实。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39~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7~14天。2、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3、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充血明显呈草莓舌。4、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指(趾)甲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Beau线),重者指甲、趾甲亦可脱落。5、多形性皮疹,可呈弥漫性红斑,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婴儿卡介苗接种处可有充血,结痂。6、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在1.5cm以上,常为一过性。以上表现可不完全出现,称为不完全型川崎病。一些患儿的症状发生于起病10天以后才陆续出现,影响及时诊断,称为延迟诊断型川崎病。7、其他表现如易激惹和烦躁不安,少数有颈项强直、惊厥、昏迷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有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咳嗽、关节痛、关节炎。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全身血管炎症、减少冠脉损伤,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以及血栓性阻塞。符合诊断标准者应尽早开始治疗。

1、控制炎症

(1)阿司匹林:每天80~mg/Kg,分2~3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约2周左右减至每天3~5mg/Kg,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剂量为1~2g/Kg于8~12小时左右静脉缓慢输入,宜于发病早期(10天以内)应用,可迅速退热和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同时合用阿司匹林。约3%~10%患者对IVIG无反应或反应较差,可重复使用一次。

(3)糖皮质激素:不宜单独应用,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并发冠状动脉瘤并影响冠脉病变的修复,用于IVIG无反应者。剂量为甲基泼尼松龙15~30mg/(Kg.d)连用3天。

2、抗血小板聚集

除阿司匹林外,可加用双嘧达莫(潘生丁)每天3~5mg/Kg。

3、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护肝、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时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应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治疗合并感染。

无冠状动脉病患儿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检、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有冠状动脉瘤者应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应用IVIG患儿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预防接种。

本病没有明确病因,也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没有相应的疫苗,可以做的是尽量避免感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zl/11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