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一般处理原则
2021-2-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肠梗阻是指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外科手术病史等。
1.基础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3)防治感染
2.解除梗阻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手术治疗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经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病人。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病情危重,多处于休克状态,一旦发生需紧急做好术前准备,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①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肠鸣音可不亢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②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④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⑤呕吐物、胃肠减压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⑥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⑦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