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束后的治疗儿科肠套叠术后干预

2017-7-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肠套叠是儿科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肠坏死和肠穿孔。儿科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手术疗法多适用于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

尽管研究显示,灌肠复位的成功率在70%~91%之间。但是,非手术疗法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如肠穿孔、腹膜炎和复套等。一般来说,复位后的院级护理包括:可能复发的诊断显像、初次复位的复发或并发症管理、疼痛和止吐管理。但是,这类干预的频率还未被很好的研究。

对此,医院急诊科的Kimia医师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儿科肠套叠复位后的院级干预比例以及复位后需要院级干预的预测因素。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CADEMICEMERGENCYMEDICINE杂志上。

这是一项关于急诊科儿童肠套叠复位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对符合以下情况的儿童实施院级干预:复位发生在24小时内,重要干预为复发或有穿孔可能,次要干预为成像显示怀疑有复发可能或有非胃肠道镇痛剂、止吐剂用药史。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确定需要院级干预的预测因素。

结果显示,共有例儿童进行肠套叠复位,中位年龄为1.7岁,66%为男性。其中,例需要进行住院治疗,中位住院时间为25小时。86例儿童成功复位后还需要院级干预,在这之中,27例儿童需要重要干预。在需要重要干预的儿童中,共有26例肠套叠复发,第一次干预的中位时间是9.7小时,灌肠复位时间是17.6小时。任一院级干预的中位时间为9.9小时。

研究确认了两个需要院级干预的独立预测因素:症状持续时间>24小时;肠套叠末端处于结肠肝曲位置或其近端;其中,后者也是重要干预的一个预测因素。此外,在初次成功复位后,未有儿童发生急性代偿失调。

从该研究来看,在成功复位后,极少情况下会发生失代偿功能障碍,且复发率也相对较低。但是,在肠套叠成功复位后,约有1/5的儿童还需要院级干预。症状持续时间>24小时以及肠套叠末端处于结肠肝曲位置或其近端的肠套叠儿童,需要复位后干预的几率是一般儿童的2倍,而且处于结肠肝曲近端的肠套叠复发几率也是一般儿童的5倍。

医院超声科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白殿疯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ys/5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