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肠套叠与小儿肠套叠的异同
2016-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大的肠腔内引起的梗阻症状,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肠套叠仅占所有肠套叠的5%,且多为继发性。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续沿肠管推进,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哪些部位容易发生肠套叠?
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肠套叠,根据套叠的部分可以分为空肠套空肠、空肠套回肠、回肠套回肠、回肠套盲肠、回肠套结肠、结肠套结肠(偶见乙状结肠套入直肠)等,其中以回肠套盲肠,即回盲型最常见。
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是什么?
病变区肠管横切面显示为“靶环征”或“同心圆”,此“靶环征”外周为鞘部,呈一较宽厚的均匀的环形低回声带,其表面尚光滑且完整;中心圆为套入部,呈强回声或强弱相间回声,边缘毛糙,为套入部肠管反折的浆膜及内层黏膜相互重叠挤压所致。在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状带,形成内圆,此为套入的肠壁回声。在外圆和内圆之间的强回声带为肠腔以及肠系膜的高回声,少部分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回声。病变区的肠管纵切面显示呈“套筒征”或“腊肠征”,此为多层的管壁的管状结构。超声同样为外低内高回声,结构一端可见椭圆形的套头。连续动态观察,“同心圆征”稳定。CDFI显示套入的肠壁上及肠系膜的血流信号。信号的有无可以帮助判断肠壁血流循环变化,以判断肠壁是否有大范围的缺血坏死。
小儿肠套叠与成人肠套叠有哪些不同?
1、发病原因:
小儿肠套叠以原发性为主,多因饮食饮食不当、Meckel憩室、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回盲瓣肥厚、肠系膜松弛或过长。
成人肠套叠以继发性为主,常合并良性或恶性肿瘤、息肉、结核、粘连、梅克尔憩室、肠蛔虫症、痉挛性肠梗阻
2、临床表现:
婴幼儿肠套叠表现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果酱样便,精神不振、腹部包块。
成人肠套叠呈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多。呈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发作。
成人肠套叠临床较少见,成人超声检查在确立肠套叠诊断的同时,应注意寻找肿瘤的超声征象。特别是发现患者肠道叠的包块内部可探及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时,注意不要漏诊肠道内占位性的病变。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黄翠青整理发布)
点击右上角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分享此文:
1、和朋友们分享此文;
2、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3、将文章分享到腾讯微博;
4、点击“历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往发送的资讯文章;
发送8位日期格式数字(如)给我们即可查询当天的历史消息,该功能自年1月20日起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