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疝气需重视
2021-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婴儿疝气
如果宝宝的阴囊变肿,下腹部痛感明显,并且疼痛蔓延至腰背、肋骨、肚脐甚至心口,此时抚摸宝宝还会发现宝宝手脚冰凉,这就是婴儿疝气,而且上述症状出现的时间并没有规律可循。很多宝宝都会得疝气,尤其是男宝宝。我们通常把疝气叫做“小肠串气”,通俗讲就是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器官“不守规矩”,发生了位移,如果恰巧“把关不严”的话,那些“出走”的组织就会在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逗留。疝气有很多种类,比如股疝、斜疝、脐疝等。
婴儿疝气的症状
婴儿疝气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或者是体重偏小的宝宝,刚出生的宝宝也很容易发生疝气,男宝宝的可能性更大。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在腹部或者肚脐处出现包块。包块还会因为宝宝的哭泣、激动、站立等变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大,包块也会变大。一般的疝气通过按压可以缓解不适,而且保持平躺状态有利于包块的消除。早期的影响不是很大,到了后期症状会明显,表现为呕吐、腹痛、营养吸收差等。随着包块的变大,还会继续影响孩子器官的发育,甚至会影响生殖能力。刚发现疝气时,凸起物在宝宝平躺的时候就观察不到了;但是宝宝的腹压是上升的,这样压力就会把包块“推”到下体的阴囊里,这种情况要让宝宝静躺,并借助其他辅助手段降低宝宝的腹压,同时把已经到达阴囊的肿块反方向往腹部轻推。如果方法可行的话,包块可以“原路返回”并逐渐无影无踪,说明这是“可复性疝气”。并不是所有的包块都能够在按压的作用下回到腹部,一旦出现不能回纳的情况,宝宝肚子痛的症状会更严重,而且会很烦躁,不停地哭闹,甚至发生肠梗阻,表现为腹胀、排便费力、呕吐等,此时观察宝宝的腹股沟或者阴囊,会有明显很硬的椭圆状包块存在,触碰时宝宝会觉得很痛。包块长时间卡在腹股沟或者阴囊会使宝宝表层皮肤发红肿起,如果时间进一步延长,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管缺血坏死。
婴儿疝气的原因
宝宝的疝气一般情况都是先天性的,在胚胎的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有一个袋形的凸出,我们叫做腹膜鞘状突。这个鞘状突引起睾丸下降,睾丸下降到底部的时候,鞘状突也下降到阴囊底部。一般在孩子出生以后,鞘状突就闭合了,如果鞘状突闭合发生了停顿、延迟或者是不完全闭合,就使得鞘状突仍然保持开放,就造成了疝气或者鞘膜积液的发生。如果是这个腹腔里面的内容物,比方这个肠管、卵巢、膀胱等等,从鞘状突掉到这个腹股沟管,甚至掉到阴囊底部,就形成了疝气。
婴儿疝气的危害
(1)疝气内有小肠、结肠等脏器,如果这些脏器不能回纳到腹腔,就可能导致小肠和结肠回不到腹腔,新生儿就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身体体质差等情况。
(2)疝气中的小肠和结肠不能及时回纳到腹腔,一旦进入阴囊或者进入阴唇,就可能挤压睾丸或输卵管的正常发育。
(3)疝囊内的小肠、结肠如果长期回不到腹腔,就会引起小肠粘连、肠梗阻等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婴儿疝气如何护理
(1)要尽量让宝宝情绪稳定,有个好心情。
(2)不要让宝宝接触灰尘或其他能引起咳嗽、喷嚏的物品。
(3)让宝宝多休息,如果躺卧或者坐下时要轻推肿物和腹部,避免挤压。
(4)拒绝剧烈运动,像快速奔跑、久站、久蹲等活动尽量不要让宝宝参与,以卧床为主。
(5)因为宝宝疝气与气血不畅有关,所以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宝宝吃一些营养的补气食物,肉、鱼、蛋、奶、豆类都是可以的,还要注意预防便秘,用力排便会使疝气发生更远的移位。
(6)宝宝患疝气以后往往体质下降,所以适度的锻炼能够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如何预防婴儿疝气
(一)密切观察
家长要有意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