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在线肠套叠有哪些典型症状
2021-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打造吉林省最大的名医聚集地
小儿肠套叠
是婴儿期常见急腹症,
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尤以4-10个月婴儿为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肠套叠的发病率越低,
肠套叠是急性、特发性的。
这类疾病有哪些症状,
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吉林名医第期,医院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医师赵红光做客长春儿童交流2群(群号:)为大家科普了肠套叠的相关知识。
专家介绍赵红光,医院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医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硕士。擅长小儿普外科及新生儿科的疾病诊断,对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娴熟完成本专业手术。尤其擅长腹腔镜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有一定的心得,深受患者好评。
赵红光在本期做客QQ群活动中强调,近期门诊接到多个肠套叠的患儿,对于肠套叠,我们要早发现,早治疗,现将宝宝肠套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大家分享。现将科普内容整理如下
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01肠套叠典型症状1.阵发性哭闹:每隔10-15分钟突发阵发性腹痛,表现为突发阵发性哭闹,拒食,四肢屈曲乱动,几分钟后安静,患儿可入睡。肠蠕动是套叠的助力,它会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蠕动波结束后,便会停止哭闹。
2.阵发性呕吐:初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胆汁,晚期可有带粪臭的肠内容物。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故表现为呕吐。
3.果酱样血便: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同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肠粘膜缺血、坏死、脱落,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果酱样大便是肠套叠典型且重要的临床表现。
4.腊肠样包块:出现在右上腹,是回盲部上升套入升结肠或横结肠的结果,严重者在左腹可触及肿块,甚至套叠肿块从肛门脱出,伴随包块出现的是右下腹空虚感(Dance征)。
病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48小时后没有纠正,毒素吸收,全身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嗜睡、精神萎靡、高热、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02肠套叠的诊断方法是什么?肠套叠最重点的诊断方法是症状及查体。果酱样大便往往在病程晚期才出现。B超(首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非常有帮助,出现典型影像特征即可得出诊断。X线:稀钡剂或空气灌肠可见“杯口状”阴影或“弹簧”阴影(钡剂或空气在套叠顶部受阻)。
小儿肠套叠国内外均没有明确的病因,但诱因多种多样,例如饮食不当、感冒、发热、咳嗽、便秘、有炎症,胃肠炎、过敏性紫癜、坏死性肠炎等都可能诱发肠套叠,我们应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感冒、发热,饮食规律,避免剧烈哭闹,提高孩子免疫力等方面着手预防。
掌上健康专家专业实用接地气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