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热逐瘀,急治肠梗阻,医案分享
2019-12-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整理病历如下:
女,76岁,大便5日未行,腹胀恶心,口泛苦水。
枳实15厚朴15乌药15大腹皮15
熟大黄10(后下)桃仁30桂枝10甘草10
芒硝20(溶服)
桃核承气汤,桃仁破血逐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者合用,直达病所,瘀热并治;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又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芒硝咸寒软坚,助大黄攻逐瘀热。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五药相合,共奏破血下瘀,通便泄热之功。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是大承气汤。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咸寒,既助大黄泄热,又能软坚润燥,两药相须为用,增强峻下之力。厚朴行气散满,枳实消痞破结,助大黄和芒硝加速积滞的下行。
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下降为顺。实热与积滞壅结肠胃,影响腑气得通畅,形成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可承顺胃气下行,恢复正常的以通为用的气机,故名“承气”。煎煮时应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古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阳明腑实证,“痞”即自觉胸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指肠有燥粪,干结不下;“实”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同学们,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都不是我脑袋里储备的方子,大家看我开药的顺序,是一堆药,开完了发现是这俩方子,要不是为了写这篇医案,我也不会翻书的。年开始,我治脾胃病无数,但是极少用枳实,因为它苦啊,大黄味道冲,我治便秘从不用。这张处方,占据了我人生的两个第一次。
很多同学羡慕我的中医思维,我把用药思路写出来,领有缘人入门,抛砖引玉。
没有舌脉,也就没有精准的辨证,我对这个肠梗阻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通大便。首先,大便堵在了肠道里,用行气药,推动燥屎走两步。枳实、厚朴、乌药、大腹皮,是河北省名老中医马凤琴老师常用的,不是我常用的,跟了马老师半年多,这是我唯一不知不觉铭记的。其次,干推是不行的,让羊屎蛋变软,用芒硝,老年人津液亏虚,大肠干燥很常见。第三,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给肠道一些润滑油,便便就出溜下去啦!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一般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在急腹症中占第3位,死亡率约为5%—10%;若再发生肠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
我经常义正言辞地给老百姓解释:中医不是调理的,是治病的!昨天开药时,我就说,大便通了,就写医案,让大家看看我们慢不慢,在西医静观其变的时候,我们中医挺身而出。
在我眼里,没有肺癌、支气管哮喘,只有咳嗽,不要被病名吓倒。我们在危急重症面前,一样有速效和良效,但是前提是能够迅速抓住病情的关键。临床7年有余,第一次觉得开药是在承担风险。大道至简,做有底气的中医!
田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