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偏爱这4类人,消化道专家教你这三个习
2018-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肠癌发病的50%,30岁以下的病例占10%-20%。目前人群发病率已达到40/10万,也就是说每1万人就有4人发生结直肠癌,可以说肠癌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好,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筛查计划,普通人群对预防结直肠癌的意识不强,临床上发现的大肠癌80%都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治疗生活质量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率和延长总生存期。今天大德国医堂邀请消化科专家为大家讲解有关结直肠癌的预防与防治。
结直肠癌容易盯上这4类人高油脂高蛋白的饮食人群
有关机构调查发现,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生活节奏越快,人们越容易偏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可促使结直肠细胞处于极度增生的状态,导致腺瘤样息肉形成,最终蜕变成恶性肿瘤。是
有腺瘤性息肉或者有家族病史
又称“息肉状腺瘤”。黏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状,见于胃肠黏膜,更多在结肠,其数目可多达数百、数千,使整个结肠和直肠黏膜布满息肉,易发生恶性变。约20%的结直肠癌与遗传背景有关,结直肠癌患者的血亲中死于本病患者明显比普通人高。
炎症性肠病是癌前病变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合并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鼻正常人高出5~10倍。血吸虫病、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罗恩病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均比同年龄正常人高。
致癌物质摄入超标极易引发大肠癌
亚硝胺类化合物中的致癌物、放射线等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致病因素。不发达地区的人群长期摄入腌菜等物质、长期吸烟喝酒、长期压力过大等都是影响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另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多见于近端结肠。
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为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有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变细。
2.腹痛
由于癌肿糜烂,继发感染刺激肠道,表现为腹部持续隐痛,腹部不适或腹胀。
3.腹部肿块
结直肠癌腹部肿块以右腹多见,肿块质硬,结节状。
4.肠梗阻症状
一般为结直肠癌晚期症状,多表现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出现腹胀、腹痛和便秘。完全肠梗阻时,症状加剧。
5.全身症状
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6.肿瘤外侵、转移的症状
肿瘤扩散出肠壁,在盆腔广泛浸润时,可引起腰骶部酸痛、坠胀感,当浸润腰骶神经丛时常有腰骶尾部持续性疼痛。
三个习惯有效预防纵观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都指向了一个部位——肠道黏膜,肠道黏膜受损后容易引发各类肠道炎症,肠道炎症会引发便秘或者腹泻,从而是黏膜进一步受到损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结直肠癌的预防关键在于保护肠内黏膜的健康。
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食物、腌菜等。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规律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坚持运动锻炼
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氧无氧相结合,每周来上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多喝水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保持作息规律,及时调整心态,睡眠充足不熬夜,学会释放压力。情绪好了,胃肠功能也能正常起来。
高危人群及时筛查,积极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检。有家族史、长过结肠腺瘤和息肉、结肠炎患者等人群,应积极防治癌前病变,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同时定期做纤维结肠镜检查。
更多疑难杂症请长按海口治疗白癜风医院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