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先天性巨结肠能治好吗专家为你详
2017-6-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并且有家族遗传倾向。网友们就此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类先天性疾病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它能治好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强根据他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详细解答了这些疑问,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是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所致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它是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1:,且男女比例为4:1;有4%的家族倾向。
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变肠管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故又称称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导致肠管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扩大。
二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原发病变不在扩张与肥厚的肠段,而在远端狭窄肠段。
先天性巨结肠病因病理详解先天性巨结肠有四大分型,75%为普通巨肠型。根据无神经节细胞肠段长短分为:
1、普通型(常见型)巨结肠(75%):病变限于直肠、乙状结肠
2、短段型巨结肠(8%):病变局限于直肠末段3-4厘米
3、长段型巨结肠(14%):病变肠段达结肠脾曲以上,甚至整个结肠
4、特殊型巨结肠:很少,病变累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生后排胎便延迟或是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详解。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时期,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1新生儿期:急性低位不全肠梗阻临床表现:生后排胎便延迟,24-48小时
多数在生后1-2周内发生腹胀伴呕吐
便秘,肛门指诊和洗肠有助于缓解症状
少数合并巨结肠肠炎,导致巨结肠危象
其他:消瘦,营养不良
2婴儿和儿童期特点:亚急性或慢性低位不全肠梗阻,表现为
反复性便秘伴腹胀进行性加重
临床表现:
1、生后排胎便延迟病史,以后反复便秘逐渐加重,一周,甚至半月排一次大便。不能自主排便,常靠洗肠或开塞露维持排便
2、腹胀进行性加重,可见到巨大肠形,触诊有时可触到巨大粪块(粪石),易误诊为腹腔肿瘤
3、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
先天性巨结肠如何诊断?1病史排胎便延迟,反复腹胀、便秘,进行性加重
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刺激排便,有时可触及巨大粪块
钡灌肠(Bariumenema):可显示痉挛肠段的长短和结肠扩张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巨结肠病变类型
直肠肛管测压:正常的直肠肛管反射消失,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
直肠活检(Biopsy):HE常规病理:黏膜下层神经节细胞消失;组化染色:乙酰胆碱酯酶(AchE)强阳性
(显示痉挛肠段长短,确定巨结肠病变类型)
先天性巨结肠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胎粪性便秘(胎粪塞):肛诊或洗肠后缓解
2、先天性肠闭锁:完全性肠梗阻改变,无胎便排出
3、新生儿腹膜炎:
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缺氧病史,血便,肠壁积气
5、甲状腺功能低下:
6、特发性巨结肠:测压正常,钡灌肠无典型改变
7、巨结肠类缘病,如肠神经元发育不良
8、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症:直肠肛管反射消失,但
经节细胞存在,钡灌肠一般无典型巨结肠改变
9、继发性巨结肠:有原发病,如肛门狭窄等
先天性巨结肠还需警惕其并发症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婴儿出生后初2个月,各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主要有肠梗阻、小肠结肠炎、肠穿孔、腹膜炎。其中小肠结肠炎最多见,且最严重,表现为高热、腹泻、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高度腹胀、小肠结肠极度充气扩张引起呼吸窘迫、中毒症状。直肠指检时有大量恶臭粪液或气体排出。死亡率极高,又称为巨结肠危象。
先天性巨结肠能治好吗?先天性巨结肠以手术治疗为主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病变肠段。在手术术前需准备:
1、洗肠:等渗生理盐水,回流洗肠
2、括肛、通便
3、必要时应用缓泻药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治疗根治术式有以下两种方法:根治术式1经肛门直肠内拖出(Pull-through)巨结肠根治术:
适应症:普通型和部分长段型巨结肠
优点:
腹腔外切除结肠,避免盆腔污染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腹部没有切口
保留部分内括约肌,有利于术后排便反射的建立。
根治术式2长段型、全结肠型巨结肠: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或经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
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强
白癜风费用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