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肠梗阻
2016-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地讲就是肠道不通畅,这里肠道通常是指小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急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在急诊室可经常遇到,由于种种原因,死亡率仍较高,约为5%~10%;若再发生肠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0%。有些肠梗阻在正确解除梗阻原因后可能获得彻底治愈。约90%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但其中50%可能会复发。
发病原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易于理解,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被阻塞,其原因可由于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压迫和肠管内异物阻塞3种情况。细分起来,肠管本身病变可以是先天性的(如闭锁、狭窄、发育不全)、炎症性(如克罗恩氏病、细菌性和放射性小肠炎)、肿瘤(原发或转移、恶性或良性)、肠套叠等;肠管外压迫可以是疝(内、外疝)、粘连、先天性条索、扭转、肿块压迫(如肿瘤、脓肿、血肿、变异血管);肠内异物阻塞可以是食入异物、胆石、粪石或粪便、钡剂、寄生虫。非机械性肠梗阻一类是神经肌肉紊乱,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肠段神经节缺如(如巨结肠症);另一类是血管闭塞如动脉或静脉。
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及不同年代,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有差别。总的趋向是嵌顿性外疝引起的相对下降,而继发于腹内粘连则相对上升。
专家观点(一)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问题:
粘连性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在肠梗阻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占0%~63%。粘连性肠梗阻可发生于手术后任何时间,术后1年和10年内发生者分别占37.8%和40%,以腹部手术后尤其是下腹部、盆腔手术发生率高。组织受到损伤后,有一愈合过程,产生粘连是组织愈合机制的一部分,是一必然的过程,无这一过程组织将不能愈合,但过多或者粘着的范围或部位不当则将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正如软组织损伤后瘢痕过大、过多,将影响躯干肢体的正常功能一样,肠梗阻就是腹腔内粘连不当的表现。但是,并非所有的肠粘连必然会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有学者将肠粘连大致分为非梗阻性肠粘连和梗阻性肠粘连两大类,两者之间有时可互相转化,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理状态。非梗阻性肠粘连的病人,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甚至终身无需治疗。但在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变化等诱因影响下,无症状的肠粘连可发展成为粘连性肠梗阻。多数病人在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就医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多次腹部隐痛、腹胀或呕吐,经休息、自行控制饮食后得到缓解的经历。促使肠粘连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的诱因中,暴饮暴食最为常见。过快、过量的进食,短时间内粘连近侧端肠腔内容量增加,不能顺利通过,而不洁的食物残渣,可使粘连段肠粘膜发生炎症性水肿,加重狭窄的程度。
以往,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有争论,支持非手术治疗医生的理由是:一方面有90%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另一方面是尚无有效的防止再粘连方法,术后还会发生粘连,而粘连的面积可能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重。因此,主张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待有绞窄或腹膜炎或症状不能缓解时,方采取手术治疗。但是,这种治疗策略致使有一部分病人待手术行肠切除时,肠管炎症较重,术后易有肠瘘、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另有部分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有50%可能复发,反复发作可长达数年或10余年,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缓解期越来越短,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引起发作,最终不得不手术,其间所发生医疗费用巨大,终日生活在“肠梗阻”的惶恐之中,生活质量极差,由于恐惧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其实,有时这部分病人腹腔内粘着的部分并不大,有的可能是肠管与原腹壁切口或大网膜或肠系膜粘着,手术操作非常简单。
因此,我们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问题看法是,一旦明确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但有反复发作并需急诊治疗的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
(二)术后再梗阻的预防:
肠梗阻术后再梗阻较为常见,国内外的外科医生们曾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效果均不满意。这些尝试包括术中往腹腔内倾倒抗粘连的药物,如肝素、糖皮质激素、NSAID、透明质酸钠等,均无效果,且有不良副作用。因此,减少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只能是精细手术、彻底止血、关腹前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如前所述,腹腔内粘连是组织愈合的一种方式,有肠管浆膜面广泛受损时,应采用内排列方法使肠管有序粘连来预防再梗阻,而不是应用防粘连剂。我们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术后再梗阻患者,很多患者就是虽经历广泛粘连分离手术,但未行内排列术而再次发生梗阻。
(三)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问题: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学术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但需排除因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梗阻,这类病人还有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或腹腔炎症病史,梗阻原因是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但无绞窄的情况。
治疗这类肠梗阻病人时应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严密观察、耐心等待。这类病人如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可能带来肠瘘、严重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要点是:①胃肠减压,②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③肠外营养支持,④应用生长抑素,⑤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病人在治疗后~4周症状逐渐消退。
(四)出现肠梗阻症状后处理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危害大,病情凶险,多数需急诊处理,因此患者不能延误诊断和治疗。由于肠梗阻的病因很多,如肠套叠、腹内腹外疝、肠扭转、肿瘤、炎性肠病、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假性肠梗阻等,这些不同原因所致的肠梗阻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也较复杂,因此,医院进行诊治。
白癜风是否传染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