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液体管理与术后肠麻痹的潜在关系
2020-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原文:GrassF,LovelyJK,CrippaJ,HübnerM,MathisKL,LarsonDW.PotentialAssociationBetweenPerioperativeFluidManagementandOccurrenceofPostoperativeIleus.DisColonRectum.Jan;63(1):68-74.
翻译:卓长华,医院胃肠肿瘤外科
校对:王枭杰,福建医院结直肠外科
摘要
背景:结直肠手术后肠麻痹仍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延迟患者的康复并增加其住院时间和费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充分、有效地实施加速康复背景下,分析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结直肠手术后肠麻痹发生的影响。
设计:这是一项基于前瞻性登记的机构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设定:本医院施行的,在整个研究期间已全面实施标准化的加速康复路径。
患者:本研究纳入年-年间连续收治的、患有良性或恶性肿瘤而接受结直肠切除手术的所有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术后肠麻痹的定义为需要重置鼻胃管。本研究比较了有和无肠麻痹患者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和手术学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肠麻痹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名患者,共有名(9%)在术后第4天(四分位间距为2-5天)发生肠麻痹。肠麻痹患者术中输液量为3.2±2.6L,非肠麻痹患者的输液量为2.5±1.7L(p0.)。术后第1天,肠麻痹患者的体重增加了3.8±7.1kg,非肠麻痹患者的为3.0±6.6kg(p=0.);术后第2天,肠麻痹患者的体重增加了4.4±6.5kg,非肠麻痹患者的为3.1±7.0kg(p=0.);出院时两组患者的体重增长分别为1.8±6.0kg和0.0±6.0kg(p=0.)。将所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人口学指标、液体管理相关指标和手术学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术后当天的输液量3L(OR=1.65(95%CI,1.13-2.41);p=0.)、术后第2天体重增加2.5kg(OR=1.49(95%CI,1.01-2.21);p=0.)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OR=2.00(95%CI,1.39-2.90);p0.)是发生术后肠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
局限性:本研究受限于回顾性研究的属性。输液管理取决于与患者、疾病和手术相关的多种因素,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和随意外推。
结论:液体超负荷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发生术后肠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这需要采取措施,以使围手术期输液量低于结果中描述的临界量。
结直肠手术后发生的术后肠麻痹(POI)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延迟了患者的康复并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1-2]。已有多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的预防POI的措施,包括泛影葡胺经口给药[3-4]、爱维莫潘(译者注:alvimopan,一种新型的口服外周阿片样受体拮抗剂)[5]、口香糖[6-7]或硬膜外镇痛[8-9],但结果并不一致或仍不明确。根据既往和最近的报道,围手术期限制性液体输入可能是一种预防POI的方法[10-11]。但是应当谨慎,因为过度地补液限制可能会导致急性肾损伤(AKI)[12]。本研究旨在评估结直肠手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路径(Enhancedrecoverypathway,ERP)中进行的液体管理对术后POI发生的影响。
患者和方法
患者
这是一项基于梅奥诊所机构电子ERP数据库中前瞻性登记的数据而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年至年间连续收治的、因良性或恶性肿瘤接受择期结直肠切除术[包括左半、右半、(次)全、节段性结肠切除术和直肠切除术)]的患者。本研究排除了经肛局部切除术、造口术(造口闭合术和Hartmann还纳术)以及疝修补术。该研究作为加速康复质量改进项目的一部分,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本院结直肠外科于2年11月开始启动ERP项目、于年开始实施,并于年1月形成实践标准。在先前发表的机构出版物中已多次描述过该数据库的内容,这些文献证实ERP实施过程中依从性高,并能改善的短期疗效[13-16]。简而言之,该实践标准包括基于多模式的、阿片类药物限制式(即尽量避免阿片类的使用)的镇痛策略(只用腰麻、而不用硬膜外麻醉)[16-17]、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预防(加巴喷丁全身给药)、限制性术中输液管理以及早期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这些都与美国加速康复协会的建议相符合[18-19]。在麻醉苏醒前我们常规拔除鼻胃管(NGT)。
液体管理
在ERP实践标准设计中,我们采用限制性的术中输液管理策略以实现术中输液出入平衡。围手术期管理理念还包括在麻醉诱导前2个小时允许口服流质[18]。术后患者可不受限制地口服液体(如能耐受)。遵循的原则与美国加速康复协会的建议相符[18]。在血容量正常的患者中,使用血管加压药物维持血压以避免液体过多。单独来说,术中少尿并不被认为是有害的,也不用于指导液体复苏。根据麻醉师的评估,于术中针对高危患者采用侵入性的监测和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首选通过有创血压监测和/或经食道多普勒技术对心搏量进行评估[20]。把术中、麻醉后监护病房内和术后第1天(POD1)上午8:00前在外科病房内的所有静脉补液量(优选等渗的氯化物限制性晶体、胶体、浓缩红细胞和白蛋白)进行相加,作为手术当天(POD0)的静脉补液量。收集的其他数据还包括术后第2天的静脉补液量和口服液体摄入量。
分别测量手术前(接受手术前1个月)、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和出院时的体重。基于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设定2个的液体临界值:手术当天(POD0)静脉输液量的为3L,术后第2天(POD2)体重增加的为2.5kg。这些液体管理临界值提出于另一个独立的研究队列,并且首次应用于本研究进行外部验证[21]。
结局
POI定义为在住院期间或术后30天内需要重置NGT[22]。记录了重置NGT的时间点。首先,在患者相关的、手术相关的和输液管理相关的各种参数中判定影响POI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二步,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上述的液体管理相关临界值对POI发生的影响。评估并比较POI及无POI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内发生的总的和特定的手术并发症、再手术率及再入院率的差异,并发症包括:出血(需要输血的)、需要有创治疗(手术、经皮或伤口负压治疗)的手术部位感染(SSI)、吻合口漏(临床或影像学证实)、急性肾损伤(AKI)(定义为术后肌酐升高达1.5倍);记录POI的患者需再手术的原因。本研究仅分析初次手术数据,根据意向性治疗的原则,本研究未排除任何患者。当发生再手术时,由于再手术为非择期手术,在再次外科干预后不再对POI进行评估。
统计学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中,对于分类变量使用频率(百分比)进行报告,对于连续变量根据情况采用均数(SD)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IQR)进行报告。χ2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概率回归模型),以估算比值比(OR)。使用SPSSAdvancedStatistics22软件(IBM软件集团,Chicago,IL)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名患者中共有名(9%)在术后第4天(四分位间距为2-5天)发生了肠麻痹。人口学和手术学细节资料见表1和表2中。根据手术类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麻痹发生率为6.3%,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的为8.6%,直肠手术后的为10.0%,节段性/横结肠切除术后的为11.2%,全结肠切除术后的为11.4%(p=0.05)。
表1人口学资料
该表格显示术后肠麻痹患者(n=)和无术后肠麻痹患者(n=)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参数。WBC=白细胞计数;Preop=术前。*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2手术学细节
该表格显示术后肠麻痹患者(n=)和无术后肠麻痹患者(n=)的手术学参数。*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POI患者和无POI患者两组间在术后当天直至术后第2天的静脉输液量和口服液体摄入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术中,POI患者的输入量为3.16±2.55L,对照组的为2.48±1.65L(p0.)。当对术后当天(POD0)的输液总量进行逐年评估时,未观察到术中液体治疗模式(输液总量)随年份而增加或减少(年:3.2±1.6L,年:3.2±1.6L,年:3.2±1.9L,年:3.1±2.2L,年:3.3±1.9L,年:3.2±1.8L)。在POD0,输入了大于3L液体量在POI组有例(63%),而在无POI组中为例(44%)(p0.)。同样,两组间POD2和出院时的体重增加也存在差异:无POI患者出院前恢复到初始体重,而POI患者的体重增加1.8±6.0kg(p=0.)。POD2体重增加2.5kg的情况在POI患者中更为常见(68%vs.56%,p=0.)。术后静脉输液和口服液体摄入量如图1所示。两组平均口服液体摄入量在POD0分别为6.0±5.5比6.0±4.8mL/kg(p=0.),在POD1的分别为16.8±9.1比18.2±8.6mL/kg(p=0.),在POD2的分别为13.1±8.9比15.7±8.8mL/kg(p0.)。
图1.液体管理参数。图示为术后发生肠麻痹的患者(n=)和无肠麻痹患者(n=)之间的比较。A,术中和术后静脉输液量;B,从POD0至POD2的口服液体摄入量。C,与术前体重相比,在POD1、POD2和出院时时的体重增加数。IV=静脉注射;POD=术后天数。*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3比较两组的总体和特定术后并发症(除POI)情况。吻合口漏、SSI和再手术的中位发生时间分别是术后第5(IQR,3-8)、9(IQR,4-15)和3(IQR,1-10)天。两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I患者的为9天,无POI患者为4天;p0.)。POI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有:切口问题,包括浅表SSI和切口/腹壁裂开(35%)、腹腔内脓毒血症包括吻合口漏(28%)、小肠麻痹(17%)和出血(14%)及其它(6%)等并发症。表3结局该表格显示术后肠麻痹的患者(n=)和无术后肠麻痹的患者(n=)的术后并发症。AKI=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仅在有检测术后肌酐水平才予以记录):30天内出现任何并发症按Clavien-DindoI-V级进行分级;POD=术后天数;SSI=需要有创性治疗的手术部位感染(经皮、手术或伤口负压治疗);IQR=四分位间距。*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多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性的(p0.05)人口学指标、液体管理相关参数以及手术学参数。结果显示:POD0液体量超过3L(OR=1.65(95%CI,1.13–2.41);p=0.)、POD2体重增加超过2.5kg(OR=1.49(95%CI,1.01–2.21);p=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OR=2.00(95%CI,1.39–2.90)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图2)。图2.多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时对术后肠麻痹(POI)发生有显著性意义(p0.05)的人口学指标、液体管理相关参数和手术学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比值比(OR)显示为正方形,95%可信区间(CI)为横线条。OR值1表示会增加POI的可能性。粗体线条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OD=术后天数。
讨论
在这一为期6年的研究中,我们在这一大样本量的、连续的、未经选择的接受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队列中施行全面的ERP管理,发现术后肠麻痹的发生率为9%。液体管理似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尽管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也很大,但作为液体量超负荷的两个代表性指标,POD0输液量液3L和POD2体重增加2.5kg,均为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为新近提出的临界值提供了外部验证,证实其可用于指引临床实践。最近的一项包含26个前瞻性研究和28个回顾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OI的发生率为10.3%[23],与本研究队列中所观察到的相似。然而,仍有多个队列研究一致报告了高达20%甚至更高的发生率[24-26],且对POI的预防和治疗仅部分有效[27]。多模式的加速康复观念通过降低围手术期的外科应激状态,已被认为是减少POI的有效方法[28-29]。尽管有大量的关于POI病理生理机制的报道,但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27]。炎症和神经体液机制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术后胃肠动力[30]。手术操作刺激肠道,可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反应促发生理性反应(生理性肠麻痹),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如感染、围手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手术应激反应、延迟营养支持以及潜在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一步对胃肠动力产生不良影响,并可导致POI延长(病理性肠麻痹)[31-32]。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也得到了本研究的支持,本研究揭示术后并发症是发生POI独立危险因素。有力证据表明,输液量过多可能会造成这种恶性循环[33]。Lobo等[34]报道了围手术期液体平衡的重要性,须在择期手术时避免出现细胞间液过量。与本研究相似,在这项先前的研究中发现,体重增加2.5至3.0kg与不良的结局存在相关性。内脏水肿可能导致腹压升高、肠系膜血流减少,进而引起组织缺氧,最终导致肠麻痹和吻合口愈合不良[35]。本研究使用了先前定义的液体临界值[21],并揭示了除已知的危险因素外,液体超负荷是影响POI的独立因素,证实了这些内在的发病机理。在本研究中,还有几个其他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肠麻痹。首先,ERP的高依从性至为重要[14],因为临床结局都与是否遵守多模式路径中的所有项目直接相关[36]。在笔者单位,系统性PONV预防已被整合为本机构现行的照护标准[13]。值得注意的是,PONV通过减少恶心感,预防恶心呕吐,对POI有间接(中枢性)的预防作用,但它本身对术后肠麻痹并无直接治疗作用。阿片限制性的镇痛策略,如鞘内镇痛(腰麻)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肠麻痹的发生率[17]。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如先前的研究表明的那样,择期手术后须立即拔除NGT使患者能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和下地活动,有助于促进其功能恢复[37-38]。如本研究结果所述,严格的输液管理结合这些理念,可发挥出特别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的术中平均静脉输液约为3L,但有着很大的标准差,提示目前尚缺乏限制性输液的统一方案。之前的一项关于术后加速康复的多国研究表明,接受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中有60%的超过了3L的限制性输液临界值[39]。本研究中采用的临界值来自另一个独立队列,旨在为临床指南提供一些帮助,但不应被视为一个一刀切的标准。另外需注意的是,在本队列中术后AKI总的发生率为3%。除了回顾性研究设计以外,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本研究提示POI与术后并发症存在显著相关。一些术后早期并发症会诊断为POI[40]。而另一方面,POI本身可能也会带来其他并发症(如AKI或肺部并发症)。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点来进一步研究术后并发症对POI的影响,发现一些并发症发生在术后阶段的后期,而不在液体超负荷评估时间点POD0(测静脉输液量)和POD2(测体重增加)。但仍需要强调早期术后并发症有潜在诊断成POI的可能。POI的定义有数个,虽然重置NGT可能是除了POI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但该定义已被广泛地接受[22]。在本研究中,POI发生的潜在混杂因素并不齐全。我们没有特别地评估肠造口术对发生肠麻痹的影响。此外,输液管理取决于种种与患者、疾病和手术相关的因素,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并外推到每个患者上。然而,鉴于本研究纳入的为大样本且未经选择的队列,加上高度标准化的ERP路径,可把本研究队列视为一个同质的样本。结论
在标准ERP背景下,限制性液体管理可能有助于降低POI的发生率。鉴于PO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之间的显著关联性(这点非常重要),避免手术当天输液3L及POD2重量增加2.5kg,可能有助于改善结直肠术后结局。参考文献(可滑动浏览)
CerettiAP,MaroniN,LonghiM,etal.Riskfactorsforprolongedpostoperativeileusinadultpatientsundergoingelectivecolorectalsurgery:anobservationalcohortstudy.RevRecentClinTrials.;13:–.
HuebnerM,HübnerM,CimaRR,LarsonDW.Timing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