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长江长江治理与保护报告发布

2024/8/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人民网武汉5月25日电(记者程远州)5月24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长江治理与保护报告()》,指出经过近70年的治理与保护,万里长江从一条洪患之河,变成了造福华夏的安澜之河。特别是在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报告》指出防洪是长江治理与保护的首要任务,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治理方针,基本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目前,荆江河段遇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不需要运用荆江分洪区;遇0年一遇或类似年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而城陵矶及以下干流河段,考虑续滞洪区的运用,可防御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可防御年一遇洪水,赣江可防御20-50年一遇洪水,其他支流大部分可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报告》也指出,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相比,长江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着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水资源利用与节约存在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流域综合管理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长江中下游防御标准年洪水仍需大量分洪,但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长江中游干流航道仍存局部“肠梗阻”,尚未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闽江,沱江,乡江等重要支流仍存在水污染现象,滇池、巢湖、太湖仍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流域内尚有3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和1亿多亩坡耕地未得到有效治理;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不够,流域信息监测还未形成全覆盖等。《报告》提出,要积极践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在防洪减灾方面,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强化洪水防御体系、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完善水资源综合利用骨干网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流域综合管理方面,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一管理、推动社会共治、提升管理能力。《报告》针对长江流域的特点和社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by/14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