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上次网友留言让我汇总的
2017-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1、咯血量:每日咯血量在ml以内为小量;-ml为中等量;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为大量。2、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四大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3、呕血的临床变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血液学改变、氮质血症和发热。4、夏科(Charcot)三联征是指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常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5、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6、检体诊断:是指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判断。7、皮下出血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8、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和瘘管等。9、常见的呼吸节律的改变: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和叹气样呼吸。10、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模高度粘连和胸壁皮下气肿。增强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空洞型肺结核和肺脓肿。11、心间搏动:是指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间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12、人心间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13、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位置: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间搏动最强点,又称心间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14、听诊顺序: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15、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16、主动脉瓣狭窄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17、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视诊: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增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性,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晚期可向两侧扩大,提示左右心室均增大。听诊: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后叶损害为主时,杂音可传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S1常减弱,P2可亢进和裂。严重反流时心尖区可闻及S3及紧随S3短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18、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一种综合征。19、舟状腹:是指患者仰卧位是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20、板状腹:是指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如木板。见于急性胃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1、肝-颈脉征:是指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22、Murphy征阳性:是指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23、当肾脏和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相应部位出现压痛点:A、季肋点:第十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B、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C、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D、肋脊点:背部第十二肋骨与脊柱的交角的顶点。E、肋腰点:第十二肋骨与腰肌外缘的交角的顶点。24、腹部听诊的主要内容:肠鸣音(4-5次/分)、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25、肠鸣音活跃:是指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打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腹泻药后和胃肠道大出血时。26、肠鸣音减弱:是指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时,肠鸣音亦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胃肠动力低下。27、肠鸣音消失:是指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骚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38、肠鸣音亢进:是指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29、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颈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颈椎病、结核或肿瘤浸润、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30、杵状指:是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31、脑膜刺激征:是指脑膜受激怒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尼格征和布鲁斯基征。32、病理征:巴彬斯基征、霍夫曼征、嘎登征和奥本汉姆征。33、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和肛门反射。34、浅感觉检查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35、深感觉检查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36、复合感觉检查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和体表图形觉。37、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mg/24尿时。病理性蛋白尿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38、肾糖阈:是指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值,一般为8.88/mmol/L。39、浆膜腔积液: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40、正常成人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10-50ml.41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为(1.5-2.5):1。42、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清蛋白小于25g/L。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43、A/G倒置:是由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引起的。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44、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乙肝“小三阳”: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45、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46、肌力的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肌力。47、颈后三角:是指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48、腮腺肿大见于:急性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和腮腺肿瘤。49、隐性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在17.1-34.2umol/范围内,临床不易擦觉。50、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发绀(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周围性发绀(受累部位的皮肤是冷的)和混合性发绀。51、肺源性呼吸困难包括: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52、集合反射:是指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53、呼吸节律包括: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和叹气样呼吸。54、呼吸频率有: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和呼吸深度的变化。55、电轴的测定:A、若Ⅰ和Ⅲ导联的QRS主波均为正向波,可推断电轴不偏。B、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Ⅲ导联主波方向为正向波,则属电轴右偏。C、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Ⅰ导联主波方向为正向波,则属电轴左偏。临床意义:正常心电轴的范围:-30°~+90°电轴位于-30°~-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范围为不确定电轴
万能做题学习软件星题库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