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4个症状,多是结肠癌早期,很多人错
2021-7-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位列中国人最易罹患的癌症第五位。早期结肠癌往往预后较好,只可惜大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也较差。因此,结肠癌的预防与提早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结肠在哪里?什么结肠癌?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由一段段的管道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嘴巴、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直肠肛门。
结肠就位于大肠的前段,上接小肠,下接直肠,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存储和排泄粪便。要知道,在进入大肠前,粪便都是稀水样,不成形的。结肠从右往左依次分为五个部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看起来像个乙字)。在这中间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的癌症,都叫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会出现哪些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便频、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便不尽、肛门坠涨、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排出的大便有压迹)。
(2)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由于粪便的摩擦,肠腔内肿瘤的表面如果窥破,发生出血,就容易带出浅、淡红色样的带血大便。由于早期肿瘤比较小,血便的发生率比较低,或者只是间断性的发生。
(3)腹胀、消化不良:
结肠里的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间断性的腹痛。
(4)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
这些全身症状是很多癌症,甚至非癌症的疾病都会出现的表现,没什么特异性,最容易被忽略。
导致结肠癌的原因有哪些?
跟其它的癌症一样,结肠癌背后的病因并不明确,但一些相关的发病危险因素已经初步弄清楚,主要有以下4点:
(1)饮食习惯:结肠癌是一种“富癌”,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是结肠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2)遗传:结肠癌虽然不是一种遗传病,但有着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其患结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3)一些疾病诱发:某些肠道癌前病变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也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
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像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因素都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如何在早期发现结肠癌?
以症状判断早期结肠癌还是不行的,症状轻微、还没有特异性,等有些症状明显时可能病也比较晚了。
要想提前发现结肠癌,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进行结肠癌筛查。
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患结肠癌,但这个代价有点高,也有点浪费资源,所以,针对结肠癌的筛查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危人群为主。
筛查手段包括每年1次的大便潜血试验、每10年1次的结肠镜检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CT、血液或粪便DNA检测。
针对有腺瘤性息肉病史、有持续性炎症肠病、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更是应该早点开始筛查。
21岁女子,查出肠癌晚期,医生惋惜:太多年轻人,爱吃这些毒物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保护伞”,一旦肠道病变,疾病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
而多数肠癌,都是“拖”出来的!
21岁的林凌(化名),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然而,最近,开始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实在是忍受不住了,医院检查。
然而,结果确让林凌“崩溃了”,肠癌,还是晚期,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医生也很好奇,为何年纪轻轻,就查出肠癌了呢?
原来,林凌,是属于“干吃不胖”型的妹子,并且,自己十分热爱美食。
从高中开始,便经常吃麻辣烫,到了大学,经常和室友到学校烧烤街撸串,到了冬季,就吃滚烫麻辣的火锅。
路边的小摊美食,更是林凌最爱,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点。
因为,即便吃太多的食物,林凌也从来不胖,又可以满足自己的“口欲之腹”,所以,林凌从来没想过少吃一点。
医生了解后,不免惋惜,太多的年轻人,喜欢吃这些“毒物”,而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密切。
提醒:这些“毒物”要少吃,以免肠道“病变”
1、麻辣烫
对于这种美食,相信不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喜欢吃。
然而,这样调料多,又麻又辣又烫嘴的食物,会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此外,煮制麻辣烫的汤底,久沸不止、久涮不换,肉类、海鲜等所含亚酸胺多溶于汤中,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偶尔解馋可以,但不可长期食用,会诱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
2、烧烤
有事没事,撸顿串,绝对是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
烧烤类食物,确实十分美味,但是,对于肠道健康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食物,经过腌制、烧烤后,容易产生多种致癌物质,经常食用,会增加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
因此,烧烤也要注意,少吃为好。
3、滚烫的火锅
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滚烫的火锅,绝对最受欢迎。
然而,不论是麻辣的口感,还是滚烫的食物,都会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因此,火锅也要少吃,尤其不要喝火锅汤底,更要等到食物稍凉以后,再食用。
4、加工肉类
热狗、香肠、火腿、腌肉、肉干、罐头肉或肉类酱汁等。
这些加工肉类,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然后,这些食物,也会增加肠癌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这类食物中,添加剂较多,进入人体内,容易破胃肠粘膜,进而诱发结肠或直肠的癌变。
养护肠道,防癌变,坚持做好这几点:
1、多饮茶,防便秘
便秘,也会增加肠道癌变几率,因此,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改善便秘。
经常喝点茶水,有助于润肠通便,排肠毒,助力肠道健康。
2、多运动,防肥胖
肥胖,也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
因此,生活中,不论要注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不论有多忙,都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
一旦运动少,导致脂肪堆积,不但易肥胖,还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妨碍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谢产物最终容易转化为致癌物质。
生活中,要注意,迈开腿,多运动,控体重,避免过于肥胖。
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戒烟酒,减负担
吸烟,喝酒,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尤其是喝酒,还容易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肝转移。
因此,要注意,戒烟戒酒,减少身体负担。
4、多五谷杂粮,补充粗纤维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5g以上的粗纤维,可明显降低患上结肠癌的风险。
五谷杂粮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日常可增加摄入。
此外,新鲜的蔬果,也不可缺少。
5、多筛查,早发现
肠癌的筛查,一定不要忽视。
尤其是,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久坐等人,及时完善肠癌筛查。
4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50岁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状结肠镜/结肠造影/CT结肠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检查。
“癌”从口入,管住嘴至少可以预防这两种癌症
经过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我国人民喜爱热闹,经常聚在一起吃饭,时常聚餐就点一整桌菜品,也十分热衷于互相夹菜,可是这样的饮食习惯往往却容易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因为唾液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方式。所以在聚餐的时候,建议使用公筷夹菜,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
预防胃癌除了通过以阻止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每天规律饮食的习惯,少吃辛辣和熏烤腌制的食品,这样可以预防慢性胃炎的产生,而许多胃癌患者往往都是一些慢性胃炎的患者,可以说预防慢性胃炎也是预防胃癌的一种方式。
除了胃癌以外,食道癌也十分常见。人的食道壁是由粘膜组成的,十分的柔嫩,如果食物或饮品温度超过六十度,食道粘膜就会被烫伤。所以经常进食火锅、麻辣烫、热汤等食物,会对人的口腔、食管和胃粘膜造成严重的损害,损害后法粘膜尚未来得及修复,又会被人们新进食的过烫的食物损害,如此反复刺激损害粘膜就会形成浅表溃疡,这样就会导致一些疾病发生,像慢性口腔黏膜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等问题,长此以往,粘膜就会发生质变,进而发生癌变。长期吃东西吃得太烫,也是促使食道癌发生的诱因之一。
预防食道癌除了吃东西吃得不要过烫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发霉的食物。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饮食中多泌冲维生素,因为食道癌也和亚硝胺的慢性刺激以及食物摄取中的微量元素的缺少有着一定的关系。
总而言之,注意健康饮食,平时注意公筷使用,少吃刺激性食物、腌制熏烤食物,不吃过烫食物、发霉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胃癌和食道癌的侵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