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患儿肠套叠伴血便免作手术钡灌肠

2021-6-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日,一周岁患儿疑似“肠套叠”来放射科作影像检查,患儿家属跟放射科主任王海波说,“孩子今天突然呕吐,一个劲儿烦躁不安,还拉血便,看着没精打采的,这情况有四五个小时了,儿科医生怀疑肠套叠,让透视看看。”随后王主任同值班医生樊伟、祁现涛做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值班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为避免造成严重的肠坏死并发症,与家属沟通,同意签字后,紧急行钡灌肠影像诊断及肠套叠复位术。经过40分钟的反复稀释硫酸钡灌肠后,患儿终于平安。

针对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放射科医生介绍,“气温时升时降导致婴幼儿肠套叠高发,尤其是4至10个月大、体型较胖的宝宝更容易中招。肠套叠是小儿常见腹部急症之一,除了先天遗传,95%的肠套叠主要和胃肠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有关。若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该疾病虽较常见,但因大多数宝宝不会说话,只有通过哭闹、呕吐、血便等表现出来,且肠套叠发生后,早期类似肠炎,确诊肠套叠不难,通过临床表现及医学影像就可查出。如发现宝宝阵发性哭闹、呕吐等,应警惕是否肠套叠,医院检查、治疗。”

科普: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大致在3个月——2岁,一般情况下,肠套叠与小儿回盲部特点、饮食的改变、腺病毒感染等有关。

肠套叠的类型:

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部的最远端的肠名而定。

1、回结型(回肠套入结肠内)约占85%

2、结肠型(仅涉及结肠)

3、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4、复杂型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1、腹痛

阵发性哭闹,一般间隔10~20分钟。

2、呕吐

初为乳汁、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3、血便

为重要症状。发病后6-12小时后可出现果酱样粘液血便,或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

腊肠样,光滑不太软,部分患儿不易扪及。

5、全身情况

早期情况尚好,晚期可出现脱水,高热、嗜睡、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

钡灌肠加手法复位的价值:

适应证: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尚好,腹部无压痛、肌紧张,无严重肠梗阻、肠坏死、腹膜炎征象。

禁忌证: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较重,出现重度脱水、休克等表现。

检查方法:

1、胸腹部透视。

2、由肛门插入球囊导管后,透视下注入稀释后的硫酸钡、观察。

3、可反复灌肠,辅以腹部按摩。(烦躁儿可给予镇静剂)

复位标准:

1.套入部阴影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2.患儿安静;(安然入睡)

3.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4.停止灌肠后排出正常大便。

总结:

1、临床表现: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扪及包块;

2、钡灌肠:可诊断也可治疗,而且诊断的准确率、复位率也很高,具有双重价值。

3、复位成功后,可避免患儿外科手术风险及痛苦。

文字:颜凉

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bianlishop.com/cgzzl/11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