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孩的注意了一岁男童误食这个导致昏
2016-11-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粒粒颜色绚丽胶丸大小的小珠子,在水中浸泡后,居然“长大”百倍,捏起来软软的还有弹性。有些商家利用这种特点,将其包装成玩具放在校门口出售。这种被称为“海洋宝宝”的小玩具特别受儿童喜欢。
然而就在前天,因误食玩具“海洋宝宝”,江苏淮安的一名1岁男童小军出现腹胀、呕吐等现象,等家长在男童误食海洋宝宝两天后送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时,小军不但出现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而且已因脱水而失去知觉!经过医护人员一个多小时的手术,8日晚,医生从其体内顺利取出一枚已膨胀如乒乓球大小的“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是什么?大白百度搜索了一下,海洋宝宝其实就是水晶花泥,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遇水膨胀的特点,不少年轻人用它来养喜水类的植物。
海洋宝宝的危害性: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对“海洋宝宝”的检测报告: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后发现,“海洋宝宝”含镁、锌、钛、锰、硼、钡、氯、硫等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含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同时,对“海洋宝宝”的氯仿萃取液测试后发现,其含有苯环或杂芳环的芳香类化合物。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儿童误食“海洋宝宝”,它很可能会在消化系统中吸收水分而膨胀导致肠梗塞,导致危险!如果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可能会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除了海洋宝宝,这些物品也要远离孩子:养大一个孩子真心不简单!
为了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
记的平时多灌输安全常识,
尽量远离这些危险物品哦!
(原标题:姐姐买了“海洋宝宝”来玩8个月大妹妹误食差点送命(组图))
医院接受治疗。
“海洋宝宝”
8个月大的女婴渝渝是外婆一手带大的,最近外婆忽然发现渝渝不肯吃奶,也不肯喝水,好不容易哄着吃了点进去一会儿就吐了出来,还常常哭闹。几天下来眼看孩子精神越来越差,家里人慌了神,这么点大的孩子哪里不舒服也不会说话,孩子别是生了什么病吧?于是,乘着渝渝妈妈休息的时候,带着渝医院就诊。
没想到做了腹部平片下来,竟然提示孩子存在“肠梗阻”,很快,渝渝就被安排住院。经过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后,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缓解,12月15日下午,医生为渝渝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
“我们在手术中发现,这个宝宝的小肠靠近屈氏韧带的地方,有一个异物,是一个软软的东西,堵塞了肠管,切开后发现是一个有弹性的球,直径大概2.5厘米。”儿外科主任袁捷告诉记者,这个圆球取出来的时候还是完整的,因为受到消化液的刺激,已经变成了深蓝色。
当等在手术室外面的妈妈看到这个圆球后,立刻反应过来,原来,这是渝渝刚上小学的姐姐在学校门口买的“海洋宝宝”。记者了解到,这种“海洋宝宝”,又叫水晶宝宝、水晶花泥、水养球等,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高分子材料,吸水后体积可以膨胀几倍到几十倍,最大甚至可达倍。
渝渝妈妈说:“小孩子又不懂,看见五颜六色的觉得好玩就捡起来吃了,可能是5天前吃下去的,孩子多受罪啊!”记者见到渝渝的时候,她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外科病房。虽然还插着胃管,但小家伙的精神明显还不错,躺在床上一会儿挥挥手,一会儿蹬蹬腿。妈妈说,渝渝脸色已经开始红起来了,不像刚住院那会儿那样苍白。
袁捷主任说:“这个珠子本来很小,只有0.2厘米,孩子刚开始吃进去是不完全性肠梗阻,随着消化液的浸泡,珠子越来越大,导致肠道完全梗阻。”他同时提醒广大家长,婴幼儿没有辨识能力,没有安全意识,家长平时一定要多加当心,小玩具、药丸,还有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像电池、硬币、纽扣等等,不要让小孩子接触到这些,以免发生意外。
新闻链接:“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的化学成分多数为聚丙烯酸钠的复合材料,含苯、铅、镁、锌、钛、锰、硼、钡等元素,有的厂家为了使产品色泽更鲜艳、更富有弹性,还会添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婴幼儿无论是皮肤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更别说像渝渝这样吞进了肚子里。
通讯员钱群华本报记者张斌
敲黑板划重点如何回复患者关于二甲双胍的高血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