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临终醒悟真正让人恢复健康的绝不是药
2018-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华益慰(年-年)湖北省浠水县人,生于天津的一个医学世家,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被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评为年度人物。
1
一个接一个手术,令他痛苦不堪
▲老伴张燕容照料病中的华益慰
“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
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
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
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
这是名医华益慰临终前,留下了的话语,
这也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警示。
华益慰是新中国第一批8年制医学毕业生,
也是退休后每年还做很多台手术的老医生,
周围人对他的回忆是——
天亮为病人查体前,
他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
尽可能地少暴露病人的身体,
在给病人动手术前,
他总是在电梯口等候病人,
让患者在麻醉前看到医生。
医生如何面对死亡?
他们也是病人,但出于职业习惯,
他们可能仍然在思考关于疾病的问题,
华益慰的临终感悟,
也让我们认识到现代医学有限的事实,
如果能治愈,那就努力去治愈我的患者,
如果治愈不了,那就尽力减轻他们的痛苦,
如果什么都不能做,也要让他们感觉到,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尽力帮助他们,
比如华大夫,他让人肃然起敬。
年7月25日,手术室与往常一样安静,
华主任做完一例甲状腺肿物清除手术,
患者杨华老人得救了,华益慰却病倒了,
杨华并不知道,
73岁的华主任此时已是胃癌晚期,
他是在带病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
这也是华主任做的最后一例手术。
“告诉那预约患者,我不能为他做手术了。”
行医几十年从未失约的华益慰,
在病榻上让同事向患者表达他的内疚。
华益慰05年7月因胃癌住院,06年8月去世。
年8月接受全胃切除手术,
接受化疗,出现肠梗阻,
年1月份接受肠梗阻手术,
手术失败,吻合口瘘造成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他就这样离开了,整个过程令他痛苦不堪。
那段时间他的饭量突然减少,消化差,
检查身体后,他马上诊断自己患了胃癌,
进一步检查发现,居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
华益慰只好接常规处理,做了全胃切除。
但术后,华益慰返流特别严重,
食道总是烧得疼,嗓子常被呛得发炎,
连耳咽管也被刺激得很疼,人只能半卧。
全胃切除的痛苦还没结束,下一个痛苦接踵而来,
为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他接受了腹腔热化疗,
一周化疗两次,一个月内共做8次。
化疗期间,华益慰呕吐得特别厉害,
无法进食,只能靠鼻饲管点营养液,
他和家人都认为这是化疗的反应,
扛过去就可以恢复进食了。
老伴张燕容说:
“他原来身体的基础很好,
第一次手术后体重还维持得不错,
如果不做化疗,慢慢恢复饮食,
也许能恢复得好一些,但是疗把他彻底搞垮。”
没想到,更大的痛苦正悄然走近华益慰,
化疗结束两三周,华益慰仍旧恶心、呕吐,
胃肠造影发现,已发生回肠末段肠梗阻,
随着肠梗阻日渐加重,后来连大便都没了,
腹胀、呕吐更为严重,
不仅没恢复饮食,连鼻饲营养液都进不去,
在疾病折磨下,出现了——
心功能不全、全身水肿、肝、肾功能均不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
只好进行以解除肠梗阻为目的的第二次手术,
然而手术后,
肠吻合口漏了,肠液、粪便、血液流入腹腔,
造成严重感染,肠道已不可能恢复了,
这时即使没有癌症,人都很难活下去了。
第二次手术失败后,
华益慰身体彻底衰竭,医院为他安排特护组,
华益慰由ICU病房转回到肝胆外科,
他对战友们说:
“我的病已无力回天,不要再用昂贵的药品,
让我稍稍减轻痛楚就好,为国家省一点。”
这是一生没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的华益慰,
最后提出的一个请求。
▲胡.锦.涛看望军医华益慰
当时,术后的华益慰浑身插满了管子:
有静脉输液的管子:
由于他不能吃任何食物,
因而全靠各种营养液支持着,
有气管切开导管:
用以帮助呼吸,
有肠胃减压管:
管子很细,要随时看着防止被堵塞,
腹腔有两条管子:
引流腹腔内的血液、粪便以及其他分泌物,
每根管子都由两根管子套在一起,
要防止发生错位使管内液体外流时引起感染;
还有导尿管……
此外,由于手术后肛门有分泌物,
因而尿垫需两小时换一次,
护理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随时吸痰,
由于此时华益慰已无力咳嗽,
需要外力帮助将气管中痰液及时吸出,
几分钟就要吸一次,
否则一旦被痰液窒息立刻就有生命危险,
之后气管被切开后,吸痰的工作就更重,
有时痰液也会不停地往外涌,需不停擦试。
生命的最后几天,
华益慰曾不止一次对给他输血浆的医生说:
“别输了,别再浪费了。”
也不止一次地对老伴张燕容说:
“我不想再撑下去了,我受不了了!”
2
推己及人,病人遭受的痛苦太大从前给别的胃癌病人治疗时,
华益慰也采用全胃切除手术,
但自从他自己接受全胃切除手术,
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时,
开始对胃癌治疗的方法进行深刻反思。
当时,病房里住着一位胃病患者,
华益慰对他的病情十分 所有疾病都缘于损伤,而损伤分为两种,即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就导致急性病。急性损伤的病因很明确,因为要想造成身体的急性损伤,一次损伤的力度就一定要大,所以损伤因素会集中起来发挥力量。比如被车撞伤、刀砍伤、细菌感染等等。但慢性损伤的病因就很分散,是经常性的轻度损伤,是从轻度损伤积累到重度损伤的过程。例如糖尿病,不是因为您多吃了哪口饭,某天多喝了一点酒,哪天多吸了几根烟造成的,而是因为您每天对肝损伤一点。每天损伤一点,到最后终于损伤显露出来。好比喝农药,一瓶一口气全喝下去了,马上人不行了,但如果每天喝一小口呢,而且还可以加上烟、酒和其它一些毒物少量使用。表面上看没什么事,但您的身体已经受到伤害了,只要这样进行下去,一定有一天会发病。所以慢性病的病因往往明确但复杂、种类多样。慢性损伤给了机体修复的时间,所以身体处在边伤边修,边修边伤的反复过程中,而修复是需要营养素为原料的,所以所有的慢性损伤都是以消耗营养素为代价的,直到把体内的营养素消耗光,再也不能修上时,疾病的症状才会慢慢表现出来。
因此包括癌在内的所有慢性病,不管病因是什么,最后本质上都是营养素极度缺乏和不均衡造成的,所以我认为要恢复健康慢性病,补充足量的营养素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去探究引起它的病因,因为不可能把引起某种慢性病的病因都找全,如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等。而且对于恢复健康慢性病而言,这些病因的短期意义往往不大。但急性病就不同了,对于急性病而言,首先就要明确病因,且去除病因,然后才是进一步施治。当然在急性病的调理中也需要营养素补充。
慢性炎症为什么容易导致癌的发生呢?这其中包括很多学科很复杂的知识,首先说慢性炎症本身就是很复杂的过程,当某个部位有损伤发生,炎症就出现了,炎症出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把损伤部位那些死亡的组织细胞清除掉,为修复做准备;另一方面,炎症细胞会产生很多的物质来刺激甚至是启动修复;还有一方面,因为有损伤,会不时有外来的异物,包括细菌和病毒,从损伤部位侵入人体。炎症细胞的存在也是为了及时消灭这些异物,以防它们侵入后对机体产生更广泛更严重的影响。修复就是在这种炎症环境下开始的。
修复其实应该包括很多个层面,即系统层面的、器官层面的、组织层面的和细胞层面的修复。而这种细胞层面的修复至少包括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和细胞再生或增生。 如上所述,慢性炎的过程也是原有部位的组织细胞不断增生修复的过程。在慢性炎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细胞增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在这种环境里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氧自由基等,很容易导致这些增生活跃的细胞的染色体及其它的一些基因受损,出现异常,即使没有这些有害物质,细胞在增生时,有时也会出现染色体或个别基因的损伤,只是出现的机率要小很多。本来细胞是不怕一些染色体或基因受损的,因为细胞自己有自我修复能力,在细胞核内有一整套用来修复染色体损伤的酶,比如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核酸连接酶、DNA合成酶等等,在这些酶的供应充足、原料充足和细胞核内反应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修复染色体异常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染色体修复还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就启动细胞自杀机制,以清除这些受损细胞的潜在危害。这是何等精妙且完整的细胞修复计划,其前提只是足够的营养素。当营养素不足时,细胞增生就很危险,因为在慢性炎的环境中,细胞进行一批接一批的增生,当出现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时,由于营养素不充足,细胞不能及时启动修复或自杀机制,就会导致染色体或基因异常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因为每一代的增生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以这种染色体或基因的异常范围会不断扩大,直到最后不可收拾。细胞核内基因之间相互制约的平衡被打乱,细胞出现异常无度的增生,癌就发生了。为什么促进细胞增生的基因一直完好?可能跟因为这些细胞原本就需要增生,所以这些基因被优先保护有关。
免疫系统——保卫人体健康的卫士
人体无时无刻不处在防御系统与病原体的战斗中,免疫系统每天都在战斗,才能免于收到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蛋白质和化学讯号等,联手对抗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其他病原体。免疫系统也有助于伤口的愈合、细胞和组织的更换及修复。
健康而正常的免疫系统是一具复杂的机器,它包括许多层次、子系统、组织、器官和过程。对它有个基本的理解,可以帮助您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免疫力。
层层屏障防御有害物质入侵
身体就像是一座被捍卫的城堡。第一层防御是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屏障,它们是高大厚实的城墙,可以挡掉许多入侵者。
皮肤是最明显的物理屏障,而且是很好的屏障。皮肤这个人体最大的器官是防水的保护层,可以防止病原体的入侵。外皮结构、表面物质和其他更深层的化合物,都帮助它提供保护。
皮肤的工作纵然做得很好,但有害物质还有别的途径可以进入人体。这也是其他物理屏障存在的原因。
比如,上呼吸道有细微的毛发称为纤毛,它们能将潜在的有害物质从肺部移除;而肠道屏障则阻止对可能有害物质的吸收;排泄功能可以驱除病原体。
粘液属于物理防护和化学防护之间。无论把它归到什么类别,粘液都是捕捉入侵者的有效陷阱。它是由整个身体的各种膜产生的,这种厚实的粘胶物质是人体的粘性陷阱,可牢牢抓住微生物而不放手。
其他的化学屏障包括:眼泪、唾液、胃酸以及细胞内和血液中产生的保护性化学物质。
先天性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系统有时被称为非专一性免疫系统,也体现在人体白细胞的免疫功能。这种较大免疫防御的子系统被载入遗传密码中,是天生系统的部分。它提供较一般性的保护,能摧毁任何进入身体的微生物。
如果病原体通过了物理和化学屏障,那么细胞的防御就会开始作用;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天生的子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吞噬细胞(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这些白血球就像卫兵一样巡逻人体,消灭入侵者。
这些细胞遍布在身体的各组织,它们通过称为吞噬作用的过程杀死病原体。这是很复杂的,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理解。
吞噬细胞吞吃入侵的微生物。它们被命名为吞噬细胞(phagocyte)是有原因的—phago出自希腊闻得「吞吃」;吞噬细胞咽下或吞没入侵者。当捕获入侵者时,它就会启动几种杀伤机制来消灭病原体。
一些吞噬细胞具有能区分健康细胞和潜在有害物质的受体。它们也处理死亡和垂死细胞的转换。其他的病原体吞食者,通过化学讯号传输到它们可能最有用的位置。吞噬细胞甚至有助于在入侵者被消灭之后,进行清理和修复的工作。
后天免疫系统
后天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免疫数据库。在遇到特定的病原体后,免疫细胞就能派出特定的免疫细胞去消灭它。所以它们也被称为专一性或后天性免疫力。
后天性免疫系统的关键在于细胞的抗原,抗原大多由蛋白质组成,它们是每一个细胞的编码,可以识别病原体。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出了某种病原体,就会发起免疫反应,触发特定的抗体反应。比如,y型抗体结合相应的抗原并标记入侵者,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来攻击;某些抗体甚至还能自行处理。
淋巴细胞就是一种专一性的免疫细胞,它也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在骨髓中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白血球(T和B细胞),它们可以自行攻击并杀死病原体,或协助其他白血球进行反应。
T和B细胞构成人体免疫记忆库的基础。B细胞存在抗原并产生和释放抗体。记忆性T细胞则是在先前的攻击中存活下来的细胞,对已知的病原体能快速而有效地反应。两者共同帮助免疫系统有效地破坏已知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
如何保护免疫系统
除了人体正常健康的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防御还可能受到个人的环境、饮食、压力、睡眠、旅行和其他生活因素的影响。
健康的免疫功能需要全身的努力,因此需要采取整体的方法来维持。以下是一些有用的作法:
每晚至少睡7小时,并避免熬夜。
定期运动以增强记忆细胞、强化皮肤免疫力、并活化免疫细胞。
尽量纾解压力,或练习健康的应对策略,例如运动。
遵行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好让身体不必一开始就要处理许多病原体。
当然,还要吃含大量水果、蔬菜、和瘦肉蛋白的健康均衡饮食,以提供必要的微量与巨量营养以及重要的植物营养素。健康饮食(包括健康含量的纤维)也能提供所需的微生物,来保持良好的肠道屏障功能。
最后,使用膳食补充品,为免疫系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比如,USANA基础营养素,就是一款高质量的免疫力支持膳食补充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