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读懂消化道造影片肠篇
2017-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天给大家推出《5分钟读懂消化道造影片》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介绍正常及异常肠道的经典消化道造影表现。
一、十二指肠乳头
二、十二指肠腺瘤
十二指肠腺瘤是临床上少见的良性肿瘤,误诊率高,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及右上腹压痛,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能显示肿物影像,并可显示内镜不易见到的横部或因肠腔狭窄内镜不能伸入的病变。所以十二指肠低张造影亦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与胃镜检查起到互补作用
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钡餐检查,可发现龛影,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溃疡周围因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四、十二指肠憩室
憩室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为突出于肠壁的袋状物。十二指肠憩室在胃肠道憩室中居第位,仅次于结肠憩室。十二指肠壁局限性肌层缺损,长期肠腔内压增高是促成憩室出现的直接原因。常规上消化道造影典型表现为囊袋状影突出于肠腔之外,大小不一,边缘光滑整齐,可见正常黏膜位于憩室内。
五、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明确诊断该病的关键,典型的压迫症状可表现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横部时受阻,在十二指肠水平部脊柱中线处中断,可见到该处有纵行或斜行整齐的压迹和/或钡剂受阻中断现象,钡剂有整齐的类似笔杆压迫的纵行切迹——「笔杆征」。
六、正常小肠黏膜
七、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小肠粘膜绒毛萎缩,严重者甚至出现绒毛消失。胃肠钡餐造影以空肠段改变最为明显。主要X线表现可出现弥漫性肠腔扩张、积液并钡剂分布异常,肠曲分节呈雪片状分布现象,肠道运动功能下降,钡餐通过时间延缓。
八、小肠蛔虫
消化道钡餐造影的X线直接征象:绝大多数可在回肠,少数可在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见到蛔虫影。长11~15mm,宽3~5mm的条状或卷曲的蚓状透亮影,一端稍尖。
九、小肠多发憩室
上消化道气钡造影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袋状结构向肠壁外膨出,并以宽径或窄径基底部向肠腔开口,不含肌层的憩室壁较薄弱,小的憩室隐匿于临近肠系膜内。
十、回肠末端麦克尔憩室
麦克尔憩室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回肠远端憩室。小肠插管双对比检查的X线影像特征有:回肠远段突向肠腔外,有与肠管长轴垂直的囊袋状结构,即T征;憩室与回肠交界处呈狭颈征,或为三角形黏膜区;憩室内偶可见特大皱襞,类似胃黏膜形态。
十一、结肠多发憩室
是指在结肠壁上发生突出于肠腔的袋状物。憩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肠壁局限性肌层缺陷及肠腔内压力增高。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可以显示憩室的大小、形态、数目及分布等。
十二、溃疡性结肠炎
由于粘膜水肿、溃疡形成、肠壁炎性浸润、肠管痉挛,病变后期X线多出现结肠袋消失,结肠缩短、僵直、重者如水管状。
十三、先天性巨结肠
X线片多可发现肠腔充气扩张或低位肠梗阻,造影显示典型的狭窄段、扩张段和移行段基本可明确诊断。
十四、结肠癌
结肠癌的X线表现依据病理形态不同,X线征象各异,但有共性的改变:
1.局部管壁癌肿生长突入管腔时可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双对比像上则为块影或环形影。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管壁僵直,轮廓不规则,局部结肠袋消失。如肿瘤较大,可出现钡剂通过困难。
.肠腔狭窄偏于一侧或形成环状狭窄时,其轮廓可以光滑整齐或不规则,肠壁僵直、粘膜皱襞破坏、病变段与正常段分界清楚。狭窄严重时易造成梗阻,使钡剂完全不能通过。
3.腔内可形成形状不规则的龛影,其周围有结节状隆起,呈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肠壁僵硬,粘膜皱襞破坏,结肠袋消失。
十五、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移行部肿瘤
十六、乙状结肠肿瘤
本文图片由丁香园站友罗江平(医院)老师授权发布,感谢罗老师的无私奉献,仅限于非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芳
延伸阅读
解析肠管的「亲密接触」:肠套叠点击查看镜在“囧”途:结肠镜检查意外探入阴囊1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