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阵阵哭闹有可能是肠套叠
2021-3-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DANCING
THEMOON
让宝妈们束手无策的
肠套叠肠套叠的套路宝宝一哭闹,大多宝妈都会在想宝宝是饿了还是拉臭臭了?喂了又不吃,尿不湿还是干净的,难道只是无聊了?他只哭了一会儿就安静了,应该只是想抱抱了吧?抱了一会儿,怎么又哭了?怎么会有便血的情况?
这个时候宝妈们该引起重视了,阵发性哭闹是婴幼儿肠套叠的首发表现,而血便是肠套叠的重要表现。今天我们认识一下”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60%的患儿年龄在1岁以内,约80%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但新生儿罕见,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约为4:1,健康肥胖儿多见。
哪些原因会引起急性肠套叠呢?01
饮食改变
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因为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肠套叠。
02
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期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会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03
病毒感染
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
04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05
遗传因素
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06
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
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急性肠套叠会有哪些表现?腹痛。患儿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出汗,拒食。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可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又反复发作。
_呕吐。在腹痛后数小时发生。早期为反射性呕,呕吐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_血便。为重要症状,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发生,呈果酱样黏液血便。
_腹部包块。多数患儿可在右上腹部触及腊肠样肿块,稍可移动。晚期可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及压痛,不易扪及肿块。
_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无异常表现。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可并发肠环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_辅助检查
1.腹部B超。在套叠部位横断扫描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像,纵断扫描可见“套筒征”
2.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3.空气灌肠。可见杯口阴影,能清楚看见套叠头的块影,并可同时进行复位治疗。
4.钡剂灌肠。只用于慢性肠套叠的疑难病例。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灌肠疗法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胀、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包括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空气灌肠、钡剂灌肠复位三种。首选空气灌肠。
2、手术疗法用于灌肠不能复位的失败病例、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疑有肠坏死或肠穿孔以及小肠型肠套叠的病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术等。
注意事项
01
出院1周后在外科门诊复诊,主要是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并更换敷料。家长要保持患儿腹部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勿沾水,故暂不能洗澡,直至切口脱痂。穿着宽松舒适的棉制衣服,防止衣服过紧阻碍切口处的血液循环。
02
监测患儿体温。如体温≥38℃,在排除感冒等其他疾病情况下,需检查腹部切口情况,如果发现切口处红、肿、热、痛,敷料有渗出,及时复诊。
注意病儿有无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等,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诊,以排除再次肠套叠的可能。
03
指导家长合理添加辅食及营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3个月内禁食生、冷、硬、粘、甜、油腻、产气的食物,如冰棍、豆类、粘糕、肥肉等。
04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会走路的患儿鼓励步行,以患儿能耐受为宜,不会走路的患儿协助床上翻身,1次/2h,防止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避免剧烈运动,如剧烈地跑、跳等,防止切口裂开。
素材:外科护理徐艳红
编辑:健康教育与宣传处刘金凤
校对:健康教育与宣传处卜玉洁
审核:党政办许成
往期回顾
01
|“大姨妈”——令人头大的“亲戚”
02
|隔山打“瘤”?连妇幼的这波操作腻害了!
03
|仅限20个号!本周六上午,周怀君教授坐诊妇科
04
|致敬“试管婴儿”的幕后英雄们!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