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伏,孩子不易生病的关键时刻,就看你
2020-10-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仁爱丨诚信丨博学丨创新
医院 “三伏(Dog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马上就要进入一年一度最热的时节了,在三伏天里,民间的老百姓有贴三伏贴的习俗,进行冬病夏治,调理身体。
三伏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三伏天采用具有刺激性的、温通散寒作用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发脓,使人体之阳气天用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理气,驱逐内伏寒邪,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治疗简便、安全、无痛、随治随走,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还未完善,抵抗力低,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消化不良等疾病。三伏天是人体毛孔开放程度最高的时节,儿童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所贴药物最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生病的部位,有效减轻发病程度,从根本上调理机体、增强免疫力,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
年三伏贴时间表
伏前加强:.6.21—.7.15
初伏:.7.16—.7.25
中伏:.7.26—.8.4
闰中伏:.8.5—.8.14
末伏:.8.15—.8.24
三伏贴适合的人群
贴敷对象为十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十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谨慎贴敷。
“三伏贴”适应症状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体虚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厌食。
亚健康调理:小儿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忌烟、酒、生冷、油腻之品;
2.贴敷当天不能洗澡、游泳,贴敷部位不能沾水,注意皮肤清洁。
3.贴敷后局部皮肤往往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或在皮肤上留下中药色素的沉着,或局部皮肤微红、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4.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
5.孕妇不能贴敷;成人以及小儿发热状态下不可以贴敷,退热后可以。
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成立于年,康复病区成立于年,是巩义市儿童保健康复专业机构,是巩义市残联小儿脑性瘫痪抢救性救治定点单位。
诊疗特色:儿童康复病房是全市专业儿童康复机构,倡导系统化和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与医教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秉承“精准诊断、科学评估、规范治疗、优质服务”的理念,为广大患儿提供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帮助孩子提高功能,恢复健康。
主治中医师
张晓燕
本科学历,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河南省少儿推拿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小儿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治疗:运用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传统外治疗法,治疗便秘,腹胀,肠绞痛,不完全性肠梗阻,厌食,疳积,腹泻,夜啼,感冒,咳嗽,发热,黄疸,小儿肌性斜颈等儿科常见病,以及矮身材的中医治疗。擅长体质调理,将中医绿色外治疗法与小儿“未病先防”紧密结合。
主治中医师
李欢欢
毕业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中医内科学,本科学历,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工作7年,小儿针灸推拿专业。
擅长治疗:小儿脑瘫、脑损伤、高危儿、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与言语发育障碍,发育迟滞、面神经麻痹、偏瘫、流涎(流口水)、小儿肌性斜颈、注意力不集中,小儿单纯性腹泻、便秘、厌食、消化不良、疳积(营养不良)等效果显著,并获得家长好评!
儿童康复科中医医师
余妍文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针灸推拿专业。
擅长治疗:小儿便秘、黄疸、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疳积、泄泻、不完全肠梗阻、厌食、感冒、咳嗽、小儿肌性斜颈等。
图文:张晓燕
排版:张雅淇
审核:白鹏
急救
健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